獨霸西戎三

秦穆公在晉國掃蕩了一圈,雖然收益有限,也算是報了三年宿恨,隨後修改了自己的戰略,不再去中原搶攤了,而改向西發展。他出動傾國兵馬,以迅雷之速,不到一年時間,向西滅掉西戎二十余國,開疆一千裏,控制甘肅、寧夏,史稱“秦穆公並國二十,遂霸西戎”。秦穆公得志於西陲,振動天下,周襄王賜他以金鼓,以示祝賀。終於他繼齊桓、宋襄、晉文之後,成為威風赫赫的春秋第四霸主。

與其他霸主相比,秦穆公是個熱心腸的質樸家夥。當當時華夏已是禮廢樂崩,諸侯侵伐,王道不通,但秦穆公嚴格要求自己,並不惟利是圖,反倒熱心公益,周濟饑寒,多次襄助近鄰,扶立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三代,晉文公入國遭遇恐怖份子襲擊,他又出兵反恐,別無所求,每呼必應,其襟魄之偉大,赤心之坦蕩,清風一片,垂範千古。秦穆公參加城濮之戰,襲鄭滅滑,並國西戎,美名多多,不愧霸主之功。

但秦國影響力始終無法向東越過陜西的崤山,東進中原的路始終被晉人扼住。畢竟秦國的綜合國力不行,基礎差,發展滯後,龜縮西隅而已,只能稱雄於陜、甘。不過,“霸”這個字原本就是指地方霸主,所謂“獨霸一方”嘛。劉備占據西川,《世說新語》上就稱他為霸。所以,獨霸西陲的秦穆公號稱春秋第四位霸主,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當我們回顧齊桓公時,齊桓公的霸業也偏在東隅,車轍未能履及黃土高原;晉文公稱霸,也只在山西、河南,勢力無以達到東海。而且兩人都不曾染指楚國的本土,更不曾飲馬長江,一睹南半個中國之盛。所以,他倆的“霸”也都是局域性的。“霸”字本身就是局域性的,如果是全國的,那就叫“王”了。

秦穆公善於引納人材,而不是囿於土著家族的小圈子。百裏奚、蹇叔、公孫枝、孟明、丕豹,都是他所重用的外國人。並且秦穆公用人不疑。孟明第三次失敗之後,“秦人皆以為怯”,秦穆公力排眾議,超乎尋常地信任孟明,讓他總領三軍及全國行政。兵法雲:“上下同欲者勝”,秦國君臣同仇敵愾,怒沖霄漢,終於東恐晉人,西吞戎國,稱霸西陲。《左傳》上還念了好幾句《詩經》的話贊揚他。秦穆公文采也不錯,說話也常引用《詩經》,給士兵開大會的時候,談到寬容、嫉妒、誠實,聽者津津有味。總之,秦穆公絕不是個大老粗,他學問很深,說話時引用的‘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語出詩經,意思很奇,現在學者都搞不懂它。

秦穆公生的女兒也不錯,除了嫁給晉國人,最有名的一位愛女就是有名的“弄玉”了。弄玉小姐冰清玉潔,天生對權力名位都不感冒。她喜歡吹笙,非要嫁一個能與她笙歌匹敵的郎君。後來,不食人間煙火的華山隱士瀟水(對不起,是蕭史),吹著簫,把這個美女泡到了手。倆人一起乘著鳳凰飛翔而去。這是古代很有名的美麗故事,為數不多的金童玉女順利把婚結了的童話。到了後代,愛情能否大團圓,就取決於郎君能否中新科狀元了。到後來的封建時代,覺得倆人合乘鳳凰影響不好,就讓蕭史下來改乘龍,這也就是“乘龍快婿”的來歷。

秦穆公死在公元前621年,是他獨霸西陲後兩年。估計是他的繼承人為了表孝心,或者如蘇東坡所說:秦國本地的三名高級知識份子“車奄息、車仲行、車針虎”——號稱車家三良,感覺恩主死了,自己再活著也沒意思,於是這哥仨與177人,一起做了秦穆公的人殉,活埋了。這種開歷史倒車的愚蠢做法,即使當時人都感覺不可思議,詩經《黃鳥》表現出了對車家三良的哀挽。

秦國本來地處偏僻,民智閉塞,高級知識份子寥寥無幾。又這麽一殉葬,大觸黴頭。秦穆公的霸業終於曇花一現,後來的秦國寂靜無聞,直到戰國中期才二度崛起。而晉國則一直人才濟濟,霸業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