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之夏八

夏啟死前沒有征求別人的意見,不管大家接受不接受,直接把帝位傳給兒子太康。太康馬上以實際行動證實了世襲制的弊端:嬌生慣養,好吃懶作,沉湎聲色,不理政事。他把國都遷到河南鞏義地區(洛陽一帶),行為越發放蕩——甘酒嗜音,峻宇雕墻,還時常到遠離國都的地方去打獵,大臣們的勸阻都被他當作耳邊風。太康肩膀上扛著一個棍子,嘴裏叼著一個野雞骨頭,外出打獵。打獵,是古代最具魅力的戶外運動,只知道蹦迪的可憐現代人是想象不出打獵之令人癡狂的,那就像推著小輪車在超市裏采購,使人欲罷不能。太康不停地打,在大自然裏采購,狗熊啊,大象啊,犀牛啊,都被打死了往小車裏裝,喜歡什麽野味,就打來裝在車裏,不管吃得下吃不下。那時氣溫比現在高兩三度,中原也是亞熱帶氣候,保存著大片的森林沼澤。這個購物狂太康可以看見猩猩、大熊貓、竹子和孔雀熱帶動物。

太康嘴裏叼著雞骨頭,骨頭上鑿有兩個孔,這叫做骨笛,內腔還安裝一根可以推拉的活塞,可以變換音階,從一頭吹起來招引麋鹿,是樂器笛子的原形。太康吹著這個骨笛,順著洛水一路南行,越走越遠,跟大象、犀牛捉起了迷藏,過了一百天還沒有回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象吃了。朝廷群龍無首,大臣惶恐不安,有識之士都預感要出大事了。

這時候,也有一個人帶著他的部族,挎著弓箭,從東邊向這邊移動,來捕獲洛陽地區的獵物。這人就是射日英雄後羿的後代,武藝精湛,箭法高明,給自己取名夷羿,這是出於追星的需要,因為他同時也是後羿祖先的fans。不過人們也管他叫後羿,而前邊射日的那個準確應該叫羿,而不是後羿。到底該怎麽叫,實在是亂!——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弄亂了。鑒於現代人已經習慣了把那個射日的叫做後羿,為了便於敘述,我們就把這位後出場的先生叫做“Junior後羿”——小後羿吧,簡寫為“Jr.後羿”——好比“布什”和“小布什”。

Jr.後羿肩上斜挎著弓箭,面色冷傲。他的腦袋上是一個朝天的發髻(類似麻花辮子),髻身套著一對野豬獠牙的“束發器”,骨制的小管子串成項鏈佩帶胸前,雙臂則套著十幾對白色黃色的陶鐲,胸前掛有龜和鳥的玉石,腰上綴著一副甲囊(類似行軍水壺,是兩個烏龜殼面對面用皮條縛合而成的),甲囊裏存著幾枚銅針和古代打火機。這是東夷族人典型的裝束,非常之酷,頭上還垂著一條隨風飄搖的束發帶。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的陽光,像野獸的爪子搭在Jr.後羿焦灼的肩膀上,他盯著天空,悶聲不響。他的身後跟著“武羅﹑伯姻﹑熊髡﹑龍圉”四大護法,還有一個叫做“寒浞”的副官。這群在東夷族享有盛譽的人,此刻正從山東趕往中原,目的是把耽於遊樂、不得人心的太康堵在返回都城的路上,以便控制夏朝都城鞏義。

這時,昏聵的太康打獵盡興歸來,已被Jr.後羿定罪為“侮辱了金木水火土”(跟從前夏王朝定給別人的罪名一樣),拒住了他的歸路。Jr.後羿及其四大護法劍拔弩張。太康不得已,只好叼著笛子向東流落,跑了兩百多公裏,橫穿河南省,到了東部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築城住下(其實是土圍子),最終也死在那裏。此地後來就叫做太康,現在還有,就是河南省太康縣,最近,他們的電影院還著了火。

太康的老媽和五個弟弟還等著太康回家呢。他們站在都城外的洛河邊上,卻一直沒見人影。出於埋怨和悲傷,他們創作了五首詩歌,稱頌大禹的功績,批判自己的懈怠,很多人聽到都感動得哭了。這就是所謂“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內作色荒,外作禽荒。萬姓仇予,予將疇依?┉┉弗慎厥德,雖悔可追?”意思是我爺爺大禹很牛氣,當了一萬個諸侯的長官。可是我大哥不好好幹活,內親女色,外迷打獵,一萬個諸侯都仇視他。現在又輪到人家東夷人牛叉了,咱後悔又有啥辦法阿!

不爭氣的太康被趕跑了,Jr.後羿卻變得謙虛起來,覺得自己還不熟悉管理中原,就把太康的五個弟弟叫來,從其中挑選了一個帶有領導模樣的,立為中康,做大夏朝的第四任天子。Jr.後羿說:“我是堅持夏人治夏的,你放心去繼承你哥的遺業吧。”

中康實在是個很康的家夥,連傀儡都當不好,上天也給他搗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有記錄的日食:太陽被天狗咬去了腦門。老百姓嚇得到處亂跑——人們紛紛敲鼓,想把天狗先生給嚇唬跑了。其實這是沒有用的,因為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太空裏的天狗是聽不見的。可是,這個好心好意的習俗還是被後代帝王們繼承下來了,每逢日食,後代帝王們都要親自擊鼓,作出討好太陽的姿勢,還往天上射箭,射天狗的屁股(其實這招有效,因為箭可以脫離空氣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