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第2/2頁)

比方說,他對待下級要求嚴格,對待自己就很寬容。

他所謂的下屬,名叫王昌齡,詩名甚大,就好像天下人都知道似的。閭丘曉對這個下屬很不滿,所以等下屬王昌齡要回家伺候老人的時候,閭丘曉大怒,活活將王昌齡打死了。好在王昌齡辭職的時候,正處在安史之亂,朝廷沒工夫答理這些瑣事。而且,朝廷正值用人之際,瞧瞧,張巡受困了,不也得讓他去營救嗎?

閭丘曉恨恨地望著送來的催文。

什麽張巡?什麽睢陽?什麽倍道亟進?什麽浙東、浙西、淮南、北海?都給我死得越遠越好!

閭丘曉這次玩兒大了,因為宰相張鎬終於來了,他臨時征的兵也終於到了睢陽,睢陽卻已經落入賊人之手三天之久。閭丘曉……張鎬暴怒地罵起了這個只知道壞大事的人,然後又強迫自己淡定下來,讓人給他寫了一封好聲好氣的信,給閭丘曉寄了去。收到信的閭丘曉這才開始覺得有些氣短和慌張,手心滿是汗地來到了張鎬這裏。

然後,他死了,被張鎬亂棍打死。

睢陽雖然沒了,但洛陽回來了。

李俶和回紇都到了洛陽,這一路上,打了勝仗,財物都給了回紇。但回紇還是很不滿意的,想在洛陽再搶點兒。李俶原本采用敷衍的辦法,能糊弄就糊弄,可如今到了洛陽,回紇就開始起哄了。好在,洛陽父老也知道回紇難伺候,紛紛進殿,跑到李俶面前捐獻,請用羅錦萬匹賄賂回紇。

回紇心滿意足,送上門和下去搶不一樣,所以欣然接受。

兩京光復,李亨現在最需要幹的事,不是入京當皇帝,而是實現自己的承諾。他曾經說過,等二京光復後,一定要從成都請回太上皇李隆基。李隆基還在蜀地,他反省了自己的錯誤,讓人去張九齡的墓地給他上香,又聽李龜年邊哭邊唱些讓人傷心的曲子。

李隆基對李亨派來的使者說:“就讓我待在劍南吧,我不回去了!”李亨大驚。

他找到李泌,因為早在剛入長安時,李泌就告訴過李亨,他請人的辦法不對。

李亨大悟,寫了第二封賀表。

然而,李隆基剛收到第一封,第一封是李亨以個人名義寫的,讓李隆基回來主持大局的信。

而第二封,根據李泌的建議,李亨讓群臣寫賀表,然後再表達自己想要盡孝道,接太上皇回京而已。

第二撥使者回來後,李亨憂郁的心才豁然開朗,因為李隆基看到第二封信後,已經決定回京了。

李泌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所以事到如今,他又開始辭職,讓李亨放他歸山。經過無數次苦口婆心的戰鬥,李泌以口才獲勝。李亨都快被李泌折磨瘋了,放他歸山(衡山),敕郡縣為之築室於山中,給三品俸料(三品待遇)。隨後,李亨入京,百姓出國門奉迎,二十裏不絕,舞躍呼萬歲。李亨入住大明宮,那些從了賊軍的官員,都脫巾徒跣(不穿官服,光著腳),站在含元殿前懺悔。

捶胸頓足,磕頭搗蒜,各自發出不同音節,表現出懺悔的真誠性。

他們四周都是軍士,用刀槍指著他們(嚇唬他們),李亨則讓百官站在庭外欣賞這一場景。李隆基來了,在望賢宮,李亨沒穿黃袍,只是穿了一身紫色官服來迎接父親。他騎著馬,遠遠下馬,急趨而來。走到李隆基跟前,他一下跪倒在地,抱著李隆基的腿就哭了起來。

李隆基左顧右盼,問:“黃袍呢?”

有人去拿來了黃袍,李隆基笑容滿面,親自給李亨披上。外頭的百姓圍得望賢宮水泄不通,有人開始唱民歌,也不知道到底唱的什麽內容,總之就是歡呼拜謝。李亨高興,讓人打開宮門,任憑百姓入宮拜見上皇。這一下,可算是失了火了,百姓得了機會,竟然蜂擁而至,人越來越多,一個庭院就擁了一千多人,有個嗓門大的(不知道是男是女)大喊:“臣等今日又看到了二聖,死無所恨!”

其余人齊曰:“是啊,是啊!”

見眾人這麽有興致,李亨請李隆基坐在正殿,自己在一旁伺候。李隆基感慨,“吾為天子五十年,未為貴;今為天子父,乃貴耳!”他自開遠門入大明宮,禦含元殿,慰撫百官,詣長東殿謝九廟主,慟哭良久;即日,幸興慶宮,在興慶宮住了下來。

李亨屢屢上表,請求避位東宮,上皇不許(當然不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