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第2/3頁)

淩晨,又到了上朝的時候,在前一天,官員能跑的都跑了,只留下來大約十分之一的文官。原本應該誇獎他們不懼危險,恪盡職守。可正是這剩下的十分之一,趁著黎明也跑得差不多了。最後剩下的,只是三三兩兩死腦筋的大臣,一大清早來到朝堂,等待皇帝上朝。這幫忠誠的、不懼死亡的大臣卻瞧見了一個奇怪的場景,三軍儀仗儼然站在那裏,還能聽見銅壺漏聲(也有可能是僧一行所做的點鐘)。

安靜,死一般的安靜!

清晨的霧靄頗有些刺骨的涼氣,大門一開,那幾位來上朝的文臣又瞧見了一個奇怪的場景,從門內忽然竄出來一群群的宮女,唧唧喳喳,嗚嗚呀呀,亂喊亂叫,瘋狂地跑著,有抱玉枕的,有背包袱的,有拿字畫的,還有的幹脆什麽都不帶,只是提起裙子看著路往前奔。幾位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切,驚呆了,這怎麽……皇上呢?

最後的最後,他們才發現皇上已經不見了,連高力士、楊國忠都不見了。

跑了,一定是跑了!

皇上沒通知一聲就走了,王公大臣、百姓頓時慌張起來,紛紛收拾包袱準備走人。有不少膽子大的、不要命的小老百姓,騎著毛驢,在眾人往西的情況下,神色淡定地往東騎驢而來。他們來到宮裏,見到金的、銀的就往包袱裏放,後來越放越多,才開始慌張,不知道該留下哪件,放棄哪件,不禁糾結起來。在這糾結之中,不知道哪位仁兄,收了寶貝以後,竟然在左藏的大盈庫(其中一間大倉庫)放了一把火。大火熊熊燃燒起來,眼看就要把大唐武德、貞觀、則天之世營造的美輪美奐的大宮殿付之一炬,宮內的宦官急了。

燒,燒,就知道燒!

崔光遠、邊令誠派人救火,又募人在府、縣官分別守住,就算這樣,還有不要命的騎著驢過來搶府庫。崔光遠一口氣殺了十幾個搶劫的,搶東西的情況才算好轉。崔光遠嘆息一聲,知道自己想逃肯定沒戲。

於是,他讓自己的兒子往東去迎接安祿山,又讓邊令誠拿出館藏的鑰匙,當禮品送給了他。

往西百裏,城西,便橋,李隆基、楊玉環、高力士……

李隆基等人,被一群護衛簇擁著,騎著高頭大馬,七七八八地過了護城河。楊國忠扭頭一看,指著便橋大呼,“都傻了嗎?愣著幹什麽,快給我燒了!”在他的指揮下,有人開始拿柴堆起,打火石焚便橋。李隆基聽到後頭陣陣亂叫,扭頭來看,卻瞧見便門裏頭急躁觀望的百姓,他立刻轉身傳喚楊國忠,怒斥,“百姓都要求生,你怎麽能絕了他們的活路!”

言罷,令高力士派人撲滅,部眾繼續前進。

李隆基讓一個太監先走一步,前去通知郡縣置辦迎接。太監王洛卿到了鹹陽,等李隆基等眾人來到鹹陽的望賢宮,卻發現,這個死太監,已經招呼上縣令和官吏撒丫子逃跑了。他又差太監去鹹陽府找人,吏民只顧收拾東西,沒有一個搭那太監的話的,一直磨蹭到了中午,所有人都餓得難受。這幫人只是昨天下午吃了點飯,到現在一口飯都還沒吃。楊國忠是個很體貼的人,見狀,顛顛兒跑到市場上,湊合著在一位老農那裏買了一張胡餅,給李隆基吃。

這個時候,百姓才聽說是李隆基來了,場面頓時失去了控制。大家紛紛出門,掏出家裏所有好吃的東西來獻。看見人們捧著的大碗裏頭的東西,李隆基眼睛酸了。百姓吃的怎麽都是糙米飯,裏頭還雜著麥子和豆子?

有個老頭來見李隆基,告訴他所有人都知道安祿山包藏禍心,只是無法上達天聽而已。受慣了欺騙的李隆基,到這時候,才愀然作色,悲慟道:“朕糊塗啊,後悔晚了!”

李隆基等人還能吃上米飯,其余王子皇孫,卻連米飯都沒得吃,只能啃糗米、吃硬飯,當然,天天待在宮裏,他們壓根不知道民間會吃這樣的東西。不久後,尚食的禦膳終於到了,李隆基下令讓官員先吃,然後自己再吃。至於後頭的官兵,因為人數實在是太多,李隆基讓他們各自分散,去村落求食,未時(下午三點)集合。

這天夜裏,檢點眾人,又逃了一大半。

【馬嵬驛】

金城,縣民都跑光了,不過飲食器具都在,士卒飽餐一頓。很悲摧的是,夜裏連一盞燈都沒有,內侍監袁思藝也跑了。大半夜的,忽然嘈雜起來,是王思禮從潼關回來,李隆基這才知道哥舒翰被生擒。他下令以王思禮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即令赴鎮,收合散卒,以俟東討。然而,東討是一件很沒邊際的事情,因為誰都不知道能不能活過明天。

最起碼不跟李隆基在一起,活過明天是沒有問題的,但還有很多人選擇不離開。部隊一直走到了陜西興平,這裏有個驛站,名曰馬嵬驛。沒吃沒喝,困頓,狼狽,所有的人都快崩潰了。走了這幾百裏的路,就沒一段路能讓人高興的。在士卒中間,有人組織起來開起了批判大會。大會以陳玄禮同志的發言作為起點,先總結了安祿山的罪狀,然後開始分析現在如此狼狽的原因,主要是李林甫,然後是楊國忠,奸臣誤國,他的罪惡,滲透到了帝國每一個縫隙之中,他蒙蔽聖聽,致使大唐盛世急轉直下,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