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侯思止高呼孟青棒 來俊臣陷害狄仁傑(第2/3頁)

侯思止愣住了。

什麽白司馬?什麽孟青棒?

【插播消息】

洛陽有一處好風景,名曰“白司馬坂”,是個草坪一樣的小山坡;朝中還有一個不太知名的將軍,名曰“孟青棒”,姓孟,名青棒。侯思止不識字,只聽人說白司馬板、孟青棒,他琢磨著酷刑裏頭有這麽一個板子(或者說是侯思止誤以為“白司馬叛”是一種叛變方法),有這麽一種棒麽?他覺得人人都說,肯定是特別厲害的刑具,所以在震懾罪犯的時候,侯先生采用了此種說法。

白司馬,孟青棒!

侯先生審犯人的時候,就經常這麽跟人家說:“趕緊白司馬,不然打你孟青棒!”

【繼續審案】

魏元忠哈哈大笑,還說文武百官都聽說侍禦史侯思止同志的故事,常常當笑話講。

侯思止一屁股蹲在胡床上,心想,完了,丟人丟大發了,他臉紅地低著頭,又驀地站起來,心跳加速。他拜了拜魏元忠,“思止死罪,中丞,教育教育我吧!”他扶起魏元忠,禮貌地請上胡床。魏元忠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侯思止,侯思止成了啞巴,很懊惱很懊惱地望著魏元忠。

這笑話傳播迅速,同僚、侍禦史霍獻可(也是個酷吏)給別人講笑話,被侯思止知道。侯思止上奏武則天,狀告霍獻可指責皇帝用人。武則天大怒,把霍獻可找來,“我已經用他了,你笑話他是什麽意思?!”

霍獻可說:“臣沒別的意思。”

他把白司馬和孟青棒的故事講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剛才還生氣,聽完這笑話,竟然舒展愁眉,跟著哈哈大笑起來。從此,每當她看見侯思止,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孟青棒”,面帶笑容地看侯思止。侯思止以為,這肯定是皇上認可他,所以才對他這麽神秘地微笑,於是更加賣命。

自從侯思止知道自己關於孟青棒的事情以後,一直都有塊心病。

有時候,他連想死的心都有,因為他聽人家說,朝中大臣平日裏在路上相遇,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用眼神傳遞信息。當然,更多時候,他們隨口吐出三個字:“孟青棒。”隨即哈哈大笑,愁雲立即消散。來俊臣比侯思止有文化,如今他可是忙得要命,所以,他並沒有親自來審狄仁傑,而是把所有事情都交給了王德壽。

來俊臣給王德壽開了個好頭,他審狄仁傑,狄仁傑搶先一步說:“大周革命,萬物維新,唐室舊臣,幹甘從誅戮。我們的確謀反了!”來俊臣覺得案子這麽容易,這才讓王德壽登台亮相,審狄仁傑的時候,王德壽忽然嘿嘿直笑。

“笑什麽?”

“尚書的事兒已經完了,肯定死不了。德壽如今有令在身,只想少折騰,煩勞尚書把楊執柔牽連進來,您說怎麽樣?”

狄仁傑聽完,忽然變色,“皇天後土,仁傑死也不做這種事!”

言罷,以頭撞柱,血流滿面。

王德壽被嚇得待在了一旁,怕出事故,連連道歉,灰溜溜走了。

從一月開始,案子就陷入了僵持。

狄仁傑,他不會坐以待斃。春暖花開的時節,狄仁傑交給王德壽一件棉衣。他對王德壽說:“天氣熱了,勞煩先生把這送回我家,把裏頭的棉去掉再送回來。”王德壽想要巴結一下狄仁傑,但也沒什麽能為狄仁傑做的,這點小事順手做,也算緩和一下關系,有話好好說。他把棉衣送到了狄仁傑的家裏,告辭去了。

這是個暗藏機關的棉衣,拆開、去棉,裏頭夾著一張寫滿血字的布。

狄仁傑長子狄光遠興奮異常,他拿著這塊布,去堂前擊鼓鳴冤。武則天接過狄光遠送來的東西,仔仔細細看了一遍。而此時,站在下面的來俊臣,臉色已經開始難看起來了。看完,武則天把布扔給來俊臣,“說說吧,怎麽回事?”來俊臣匆匆看過之後,立刻應答:“狄仁傑下獄,臣絕沒有奪他的巾帶,他睡覺的地方有很多好布,現在怎麽用被褥上的布寫?此事一定有詐!”

武則天半信半疑,讓通事舍人周林去監獄看看。

周林來到監獄,遲遲不敢回去,因為狄仁傑的東西的確都被來俊臣拿跑了。等退朝回來,來俊臣好心地把狄仁傑的巾帶全還給他,讓狄仁傑站在西廂。他拉過哆哆嗦嗦的周林,讓周林站在東廂,睜大眼睛好好看。

周林不敢往西看一眼,頭生硬地偏向站在東邊的來俊臣,一口一個是是是,一口一個喏喏喏。來俊臣笑了,他遞給周林一封自己捏造的狄仁傑的謝死表,讓他回去送給武則天。

周林無端被卷入這場陰謀之中,他怕死,他怕滿門被害。

事情本該到此為止,但還是要感謝一個姓樂的小朋友,他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

小朋友大約八九歲的年齡,有他爸爸樂思晦的儒雅。樂樂是個小奴仆,爸爸被抓以後,他就沒入司農。但仆人也是可以告密的,問清來由後,武則天想起樂思晦已經被酷吏整死了,於是怪問:“你來是要做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