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周酷吏構害無辜人 狄仁傑怒罵張光輔(第2/3頁)

周興再接再厲,一口氣牽扯進來六七百家,被他陷害致死的男女老少多達五千人。這五千人,對神皇聖母武則天來說,只不過是一勾手的事情。可對監斬官來說,可真不好控制。有司派了許多人去監斬,菜市場變成了人頭的海洋。

斬殺五千人,血流成河,所謂“血海深仇”,也不過如此吧!

劊子手操起了大刀,哭聲一片中,電視劇上經常出現的,讓人噴飯的鏡頭上演了。但見一人騎馬飛奔而來,大呼一聲:“刀——下——留——人!”人就得救了。原本絕望的眾人忽然爆發出一陣歡呼,他們很久很久以後才知道,營救他們的這個人,就是武則天越來越信賴的文昌左丞狄仁傑。

狄仁傑最厭惡寫密信,但這一回,他給武則天寫了一封密奏:“他們所有人都是被冤枉的,臣想要明裏頭說說這事兒,可這樣感覺跟替謀反的人伸張似的。可是知而不言,臣害怕有悖於陛下仁愛體恤的偉大情懷!”

好一個狄仁傑!

智慧、光明、正義的化身,也是會拍馬屁的麽?

武則天笑了,立刻特赦五千余人,改判流放豐州(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浩浩蕩蕩的流徙隊伍從洛陽往豐州,自東往西,再一路向北地去了,越走越偏遠。當隊伍路過一個叫寧州的地方時,這些被流人忽然看到,寧州的郊外竟有無數的人頭在攢動。那是什麽?他們是來做什麽的?

眼前的一幕,讓被流放的人感覺奇怪,走近了,他們被寧州父老攔住。

父老眼睛濕潤,他們激動地問:“是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麽?”

流人聽罷,哭成一片,“是啊,是啊!”

寧州父老也跟著哭了起來,哭聲迅速傳染到了每一個人,他們和這些罪犯相擁而泣,在郊外哭得稀裏嘩啦,最後站不住,竟然相互攙扶起來。經過請求,他們一起來到了大家專門為狄仁傑樹立的德政碑下,流人跟著寧州的鄉親設齋三天,為狄仁傑祈福,才繼續向前走去。這就是百姓,從來不會說謊的百姓。

【張光輔】

豫州出了狀況,狄仁傑被武則天派去管理。

豫州刺史狄仁傑碰到了一場難得的尷尬,因為曾來此地打仗的張光輔同志因自覺戰功赫赫,屢次跑到州府要打賞,貪得無厭。張光輔對豫州刺史非常不滿,因為他派人索要東西,狄仁傑一概不予答理。張光輔怒了,他跑到狄仁傑面前,沖他嘶吼道:“州長這是瞧不起元帥嗎?”

狄仁傑哈哈大笑,故意氣張光輔道:“亂河南者,只有越王李貞一人而已;現在李貞一死,千千萬萬個李貞跳出來了!”

張光輔暴跳如雷,他蹦蹦跳跳地指著狄仁傑的鼻子罵道:“你這不是放屁嗎?放你娘的狗屁!”

狄仁傑慢條斯理卻又語調鏗鏘地告訴張光輔,“明公(張光輔)統領三十萬大軍,為的只是誅殺越王李貞一人而已。城中百姓聽說官軍到來,翻墻逃出去投降,這說明大家是愛你的。可明公您放縱將士搜刮錢財、強搶掠奪,明公殺死鄉人,還把鄉人當罪犯上報,您還以為自己挺有功是吧?明公去看看,老百姓的血都把野外染透了,你不是一萬個李貞又是什麽!我恨不得有一尚方斬馬劍,砍下明公腦袋,仁傑雖死如歸!”

張光輔幾乎被這個看似文弱的文官氣哭,回朝後,他將狄仁傑如何侮辱朝廷命官上奏給了武則天。幾日後,武則天左遷狄仁傑為復州(湖北仙桃附近)刺史。不久後,張光輔死了,而且死得很窩囊。

事情是這樣的——

徐敬業的弟弟徐敬真並沒參與起兵,只被流放到了繡州。為了防止武則天秋後算賬,徐敬真逃跑了,他想要去突厥。不過該生辦事可謂是不雷死人不罷休,他怕路上沒錢花,於是跑到洛陽借錢。洛州的司馬和洛陽縣令跟他關系還不錯,資助了他一把,送了快馬,給了盤纏。

但後來,他們認為留在中原,聯絡朝廷官員鬧革命是個更好的選擇。

於是,他們開始廣泛活動,聯系所有認識的人,給他們每人發了一封密信。這一舉動,可真把朝野中認識他們二人的諸位仁兄害慘了,事發之後,被處死罪的不在少數。

臨死之前,洛陽縣令張嗣明想通了,他決心拉上幾個壞蛋和自己一起死,反正酷吏冷血。

於是,張光輔同志光榮入選。

張嗣明痛痛快快地交代,抖落出的最大一條魚就是張光輔。他表示他跟張光輔關系非常好,只不過外人看不出來罷了,他還知道張光輔有幾種特別的愛好,去豫州剿匪那天,還和別人討論過圖讖和天文,請人看過他家院子的王氣,不知道他想幹什麽。酷吏破口大罵:“笨蛋,他這是想謀反!”

張嗣明做出頓悟的樣子,連聲說道:“哦,對對對,是謀反,他陰懷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