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徐敬業揚州鬧起義 宋之問深山逢老僧(第2/3頁)

眾人沒聽錯,所以眾人的心開始打鼓。

唐之奇這才拍大腿大呼不好,趕緊讓人把成三朗砍了,還非說人家撒謊。但比較明顯的是,大家對唐之奇已經不太信任了。

經歷了這次慘敗,李孝逸迅速調整策略,準備用多角度攪擾的辦法擾亂徐敬業的部署。自己的軍隊跟徐敬業打每戰必敗,這樣的實情讓李孝逸恐懼不已。李孝逸再度想要回撤,為了征求意見,他召開了一次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大家討論一下我們是撤退呢,撤退呢,還是撤退呢?”

眾人不作聲,唯有監軍魏元忠和行軍管記劉知柔極力反對。魏元忠給出了自己的策略,“今日,風順,荻幹,有火,有船。”

李孝逸出神地望著魏元忠,問道:“怎樣?”

“決戰!”

唐之奇不會想到,自己不經意間的破敗舉動,竟然使得全軍無精打采,更加嚴重的是,徐敬業在此置陣過久,把警備系數調得太高,軍隊已十分疲憊。當李孝逸率領大軍,帶著火種順風過河,來到徐敬業大軍跟前的時候,徐敬業的軍隊已經疲於應付了。於是,官軍順風點火,後軍趁機猛攻,徐敬業大敗,被斬首七千余級,淹死者不可計數。

揚州起兵失敗了。

徐敬業等人趁亂,攜妻子、輕騎逃跑,經江都到潤州,再從海路直奔高麗。李孝逸得勝後,領兵進駐江都,令人率領小股軍隊去追徐敬業。同是死罪,徐敬業想要去高麗,部將有什麽不樂意的嗎?

答案是有的。

不是說告謀反的有官做,不告謀反的就是謀反麽?

那我們還是告吧!

武後的手段很毒辣,她的策略,讓人與人之間沒有信賴可言,但所有的一切,對她都是好的。部將王那相想通了,一不做,二不休,操起家夥先把徐敬業殺死,又殺徐敬猷,提著腦袋投奔了李孝逸。余黨唐之奇、魏思溫被捕入獄,被砍掉腦袋送到了洛陽。

有人說,駱賓王是和徐敬猷一起死的。還有人說,駱賓王沒有死,他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中,從此隱姓埋名,雲遊四海。

徐敬業起兵的時候,大力士宋令文的長子宋之問榮幸地成為崇文館的學科帶頭人,名聲越來越響亮(好壞都有)。身在崇文館,備受人們稱頌的楊炯,卻因堂弟楊神讓積極參與叛亂,可憐地受到了連累,被貶到了梓州(四川三台),而且只是個司法參軍。

宋之問很得意,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得意。

【優秀男青年】

宋之問原本很想當北門學士,但武則天就是不讓他進去。宋之問想這個問題想了好幾年,愣是想不通究竟是為什麽。你看,別人拍馬屁,我也拍馬屁。別人寫的馬屁文還不如我寫的好,為什麽他們歌頌太平盛世,歌頌天後恩德能夠加官晉爵,而我卻不行呢?

宋之問實在想不通,武則天周圍的侍臣更想不通,於是,有人鬥膽向武則天提問。

武則天呵呵一笑,很厭惡地說:“沒別的,他口臭。”

宋之問如果能知道自己是因為口臭而被武則天冷落,肯定氣得要死。他一直想被武則天寵幸,可憐馬屁有余,捐精無門,只好悵恨至此。我估計這家夥不會使用柳條刷牙法,古人,有些條件的都可以刷牙,刷完後牙齒雪白剔透。唐朝的妓女都會用,他堂堂一個文學家竟然不會用(或者懶得用)。

總之,宋之問是個很賤的人,為了出名,他可以坑爹,更可以殺娘。好在爹娘都沒什麽值得他利用的地方,他只好抓住自己的外甥,逼外甥劉希夷把《代悲白頭翁》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刪去,改成他宋之問的原創。劉同學不樂意,但又怕宋之問發飆,故而忍痛割愛給了他。

劉希夷後來越想越生氣,在外頭講述自己的悲慘經歷,講得多了,也就被宋之問知道了。

宋之問發飆,挖了個大坑,將外甥活埋致死。

宋口臭沒有任何悔過的意思,事後還能好好活在這個世界上。他還給武則天寫自薦信曰:“微臣攀君王之桂樹,情何可之?(微臣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君王的功勞,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麽好。)”武則天也不知道說什麽好,她討厭宋之問那副賤樣,就算寵幸男人,也不會寵幸他這樣的。宋口臭那“我賤,故我在”的品行,著實讓天下人看扁,所以,縱然他寫出了好的詩句,人們也認為不是他寫的。

《靈隱寺志》記載了這麽一段故事:

徐敬業叛亂二十年後的某一天,才名滿天下的宋之問同志來到了杭州靈隱寺散心,見月明星稀,山水寂寥,他詩人的情懷被激發出來,他急需抒情,於是吟詠道:“鷲嶺郁巖蟯,龍宮鎖寂寥。”然後他就接不下去了。憋了半天,他再吟詠,還是接不了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