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戴至德好心沒好報 狄仁傑美德有美言(第2/3頁)

可直到最後,大家開始絕望,一個平日裏受夠狄仁傑氣的小吏給事情下了一個精準的結論:狄仁傑不是人!

幾人怒了,沒有罪責,那就給他創造一個!就這樣,幾個人合夥誣告,將狄仁傑打入了大牢。也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當時下鄉視察的,負責官員升降的特使來到了汴州,對所有官員進行了認認真真的考核。大使負責的態度折磨壞了每一個人,因為對他們來說,考核就意味著數落錯誤。最後,大使看了看名單,說:“這個狄仁傑,犯了什麽錯呢?”“……(各種解釋)”

“這樣吧,帶我去監獄看看。”

“你是狄仁傑?”

“是,尚書(工部)大人,晚輩有禮了。”

“你認得我是誰?”

“未曾謀面。”

“哦?”

閻立本看了看周圍人,讓他們全部退下。閻立本用審視的眼光細細瞧著一身囚犯服裝的狄仁傑,這是作為河南道黜陟使的他經常做的工作。我相信,狄仁傑那雙眼睛一定給閻立本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堅定、冷靜、智慧、果決,狄仁傑的每一句話,都有理有節,從容鎮定。最後,閻立本對狄仁傑說除了很重要的一句話:“你是被冤枉的!”說完,他站起來,一臉嚴肅地拜了拜狄仁傑。

“仲尼(孔子)說過,看一個人犯過什麽樣的錯,就足以知道這個人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觀過知仁)。足下年紀輕輕,卻有這般魄力和智慧,實屬天下罕見。日後,你必為海上之明珠,東南之瑰寶!”海上之明珠,東南之瑰寶!閻立本,你沒看錯。日後,狄仁傑一直記掛著閻立本的知遇之恩。閻立本認定狄仁傑無罪,還向朝廷推薦了他。朝廷立刻下令,讓狄仁傑去並州都督府任職,官位法曹。

雖然只是正七品下,但也意味著一個美好的開始。

加油吧,狄仁傑,這不是一個埋沒人才的時代,你的所有努力,都會為世人看到,直到世界為你改變的那一天!

狄仁傑上路了,他登上了縱貫中原的太行山,在山頂,他忽然向南望去,久久佇立,不肯離去。

太行山上的雲慢慢移動著,走近了變成霧氣,走遠了,就又恢復成了棉花糖的樣子。可狄仁傑的心完全沒有在風景上,他在一直等到雲彩散開,愁眉才舒展開。他指了指雲彩散開後顯露出的山下,“彩雲下,是我親人住的地方!”說完,他望了望前面,“走吧!”

並州的情況要比汴州好得多,狄仁傑在那裏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但並州的長史藺仁基和司馬李孝廉二人的故事,卻在並州人心裏紮了根。兩個人都不是壞人,但總愛對著幹,不是你嫌他這個,就是他嫌你那個。兩位仁兄為了吵架,常常廢寢忘食(工作時間也包括在內)。

狄仁傑一直疑惑這兩位的精神狀態,本沒什麽,卻能為了鬥氣,連血本都搭上,實在是太神奇了。

狄仁傑好好給他兩個上了一課。

首先請出三號選手鄭崇質,男,職業是法曹,與狄仁傑是同事,最近老想殺人泄恨。並州府的人都知道鄭崇質不易,聽說他攤上了去西域或者交趾出使的爛差事,總之一年半載回不來。而家裏頭的老母卻已經病重,他想侍奉在前都不可能。所以說,對鄭崇質來講,這回出差比出殯的心情還沉重。同僚還是很有愛心的,送送鄭崇質,交給他一些用得著的細軟。但鄭崇質還是不高興,這幾天消瘦起來,跟丟了魂似的。

狄仁傑和其他人有些不同,他來到鄭崇質面前,一把拉住他,說:“你一走,誰來照顧你母親?”鄭崇質痛苦地搖著頭,眼淚不爭氣地往下淌。狄仁傑注視著鄭崇質,輕聲地對他說:“太夫人有重病,你現在要遠行萬裏,不是讓她老人家擔心麽!(太夫人有危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裏之憂!)”

鄭崇質不肯說話,低著頭。

狄仁傑笑了笑,平和地說出了下面幾個字:“你別去了,我去吧!”鄭崇質擡起頭,眼睛裏竟然有濕潤潤的東西在打轉。

並州翻天了,父老鄉親爭相稱頌。很快,長史藺仁基、司馬李孝廉聽說此事,害臊了半天。讓同僚詫異的是,兩人經過思考,竟然決定和好了。他們抱頭痛哭的時候,藺仁基是這麽說的:“仁傑能為了別人出使絕域,我們還因為那些小事慪氣,難道就沒有一點慚愧嗎?(吾等豈獨無愧耶?)”就在狄仁傑走後,他們兩人成了朋友,很好很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念叨狄仁傑,一個絕頂智慧,而又簡簡單單的好人。

出使絕域後,狄仁傑回到了工作崗位,在這裏度過了一段不錯的光陰。並州全體人員,對狄仁傑的評價只有一個:“狄公之賢,北鬥以南,一人而已。(要說誰最好,北鬥星以南的地球,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狄仁傑。)”這句話讓並州父老恨透了,因為太有名,朝廷看重了他,把他遷到了大理寺,去當大理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