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力士風雲集長安 英國公病重開宴會(第2/2頁)

尚書對你很滿意,你就會被領到門下省,接受中書令、中書侍郎和中書舍人的考核。有人會偷偷用眼神告訴你,你比剛才那小夥子差多了。不過你不必氣餒,能走到這一步的人並不多,即便很差,也差不到哪裏去,弼馬溫一類的官職還是能留給你的。過了中書省這一關,你就可以去門下省報到了。

門下省的給事中負責把獲獎者的名字和籍貫念出來,譬如:

子虛州烏有縣縣尉公孫裊裊,字炊煙,父公孫策,考上下,思維棒,文筆差。

烏托邦象牙塔塔主上官大郎,字炊餅,父上官小,考中上,通法典,有口吃。

門下省的納言和黃門侍郎最後出現在你的眼前,你究竟合不合格,會由他們做出決斷。

這段時間,選官制度帶頭人主要有三位,其一名曰裴行儉,其二名曰李敬玄,其三名曰馬載一。

此三人,以裴行儉最為有名。

裴行儉因當長安令時舉著拳頭反對武則天,所以在這以前的幾年裏,他一直在邊疆搞建設,沒想到竟然建設得很好。西域部落因仰慕裴行儉美名而歸附的不在少數,李治終於發現,這個裴行儉,不該僅僅做一個六品的長史。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裴行儉榮任安西都護,掌管整個安西。

總章二年(公元669年),裴行儉被李治召回朝廷,擔任吏部侍郎,主持典選。“裴李”和“裴馬”,是天下賢人的福氣。歷史很快在裴行儉身上演繹了一場意外,我們先按下不說,拭目以待就好了。

【自貶的智慧】

有這樣一個人。

他從小出生在富人的家庭,家庭仗義疏財,但他也染上了流氓地痞的習性,無賴、渾蛋,用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

他十二三歲的時候,常和好友滿大街亂跑,稍有不順就暴怒殺人,當時的世道亂,而他罪孽深重,鄉裏人只能暗自發恨。

十四五歲,他練了一身武藝,離開家去當賊,打敗天下無敵手,遭武林人士忌恨,卻從來不服軟。

十七歲,他參加起義軍,開始慢慢改變,他只有行軍打仗的時候才會去殺人,身旁的戰友都願意追隨他。

二十歲的時候,他就當上了驍勇大將,縱馬馳騁,無人可擋,救人無數,因此名震天下,備受世人敬仰。

二十六歲,他歸順大唐,為並州鎮守,一守就是十六年,這十六年裏,並州百姓安居樂業,突厥人怕他,所以不敢騷擾。

三十六歲,他和大將軍李靖一起大破突厥,威震北疆,拜光祿大夫,行並州大都督府長史。

四十二歲的時候,他成了兵部尚書。

五十五歲,為檢校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進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授尚書左仆射。

六十歲,特拜司空。

七十三歲,東征高麗,特進太子太師。

他小時候的朋友,名叫單雄信,直到二十五歲,他們見了最後一面。他把自己腿上的肉割給單雄信吃,卻換來朋友的冷眼相看。人們只知道,如今已經七十六歲的李績,風光無限,卻沒人知道,他也有過浪蕩的童年。

誰還沒有一個傻不拉幾的童年?

李績很欣慰,如今他老了,臥病在床。

李治召集他家所有在外頭工作的子弟火速回家,只為了看李績最後一眼。

李績總是說:“人啊,可與人同過,不可與人同功。”

為什麽呢?

因為同過是共患難,同功容易相互忌恨。李績這一輩子,破除身上本有的兇殘,留下的就是這樣一個人生道理。他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統軍做事,從來都是順從人性,讓人在這種理所當然中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總是去指責人性的罪惡,然後在自我的崩潰中吃不好,睡不香,渾渾噩噩。

隋唐亂世,只有他一個人這麽威猛而又安穩地活了下來。

李績滿門都不富裕,有人覺得他冷血,但年老的李績,也曾親手給生病的姐姐煮粥。人家問他:“英國公這麽老了,讓下人去做這些事不就完了嗎?”

李績就抖動胡須,很動情地說:“我不是沒人幫著去做,可是姐姐老了,績也老了,我就是再給姐姐煮粥,還有多少機會啊?”李治、李弘屢次派人送藥,李績家的孩子也都去請大夫。但李績發了脾氣,非不讓大夫進來。家裏人急哭了,問他為什麽這麽做。李績躺在床上,說:“我本是山東一田夫,適逢明主,位列三公。我年近八十,現在要死了,不是命嗎?人的一生,長短都是固定的,還用得著醫工?”

幾日後,李績忽然把弟弟李弼叫來,眼神閃爍著一樣的光彩。

“我感覺好多了,一起喝一杯吧!”

他從床上爬起來,整理好衣冠,讓人擺好酒肉,把子孫全部叫來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