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郝處俊野營吃幹飯 英國公領軍平高麗(第3/3頁)

賞罰有度,恩威並施,方能懲惡揚善,這是李世民最常給李治說的話。所以說,自殺未遂的淵男建同志該倒黴了,他被流放到了黔州。李治給了逃亡到平壤的扶余豐同志充分發掘自身潛力的機會,也把他流放到了嶺南。

扶余豐這輩子,算是個難得的語言天才。

唐朝北境,有許多精通五胡語言的人,但真正掌握日語、高麗語、漢語和越語四種語言的人基本沒有。扶余豐,從日本到朝鮮,再從朝鮮到中國,一生寄人籬下,生活異常悲慘。但他也曾叱咤風雲,所以,當他被流放到南方的時候,會不會也會憤恨而死呢?

扶余豐從此不知所終,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裏。

【高句麗發家史】

高句麗,公元前37年建國。

建國者是扶余王子朱蒙,他從吉林松原逃亡至鴨綠江畔,開始瘋狂擴張,先後吞並了遼東的漢朝四郡,又一口氣打下朝鮮半島北部。五世紀的時候,高句麗達到全盛,繼續在中國東北擴張。所以,楊廣同學跟高句麗死磕,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隋唐最牛國際局勢分析專家裴矩力挺楊廣,這才釀成了隋三次進攻高句麗的歷史。

不論從何種角度講,不把高句麗統一,不能說明你熱愛和平,卻只能說明你這個當皇帝的沒種。李世民有種,所以他在高句麗全盛時期,對高句麗進行了持續的進攻。李治繼承父業,等高句麗被老爸騷擾得潰爛不堪,命令大軍收復此地,此等壯舉,李治是有大功的。

然而,讓我們感謝楊廣,一個愛幹弊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的暴君。也要感謝李世民,是他為如今平定東北鋪好了道路,為李治選好了李績和薛仁貴。作為一名優秀的守成君主,李治在高句麗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高句麗五部,共計一百七十六座城池,六十九萬戶居民,全部劃歸大唐名下。

為了便於管理,又在高句麗設九座都護府,四十二個州,一百個縣。高句麗酋長,人敬重的,有功勞的,分別擔任各州刺史和都督,由朝廷派人參理。為了防止發生百濟的故事,朝廷指派薛仁貴坐鎮安東都護府,留兩萬玄甲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