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蘇定方白雪追賀魯 大將軍奉命伐百濟(第2/3頁)

“我,本是亡虜,為先帝所容,先帝待我不薄,我卻辜負了他!”“今日之敗,是上天的憤怒。”“聽說中國行刑必在鬧市,可我不願意這樣,我希望能將我殺死在昭陵之前,也不負先帝對我的大恩大德!”

李治深表敬佩,下令赦免了他。

可惜的是,賀魯同志承受能力真是比頡利差很多,被赦免之後沒多久就郁悶死了,他被埋在頡利的墓旁。

“阿史那·賀魯,突厥族,一個只能用‘我靠’來形容的男人。他死得太早了,而且是因郁悶而死。人為什麽會郁悶呢?因為他們對現實充滿期待!所以有人說,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萬念俱灰,另一種是躊躇滿志。賀魯,你死了,你造反的精神會繼續在突厥傳承下去,我們真心希望你能安眠。”

【找個替代】

朝內繼續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李治為武則天修造的合璧宮落成,夫妻倆攜百官奔赴洛陽,體味愛情的甜蜜。與此同時,身在房州(湖北房縣)的前太子李忠也終於領略到了武則天那異樣的精彩,她總是派人去探望李忠。所以,李忠得了魔怔。李忠生怕武則天半夜派人來殺他,所以,每夜睡覺,他都喜歡換個地方。更可怕的是,為了不讓殺手瞧出他就是李忠,李忠找來很多女人的衣服。房州府的人時常看見李忠半夜爬起來,穿著裙子,幽靈一樣在院子裏來回走動。

如果僅僅這樣,武則天是不會弄死他的,李忠為下面的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李忠不敢相信任何人,他只信命。他找來算命先生給他算了一卦,算命的胡亂扯了一通,糊弄著李忠鎮定。可等算命的一走,朝廷派來的使者就到了,使者說李忠暗通術士,圖謀不軌。李治不容李忠辯解,當即下令廢他為庶人,流徙黔州,囚於李承乾故宅。武皇後對李治的做法非常滿意,她體貼地靠近了李治。

但李治沒有武則天那麽博大,他被這一連串的謀反氣得頭暈,就在這一年的十月,他因腦部供血不足,眼前發黑,暈眩難忍,竟然一病不起,不能理政了。也不知道李治是得了高血壓還是高血脂,總之,他的病情和唐高宗這廟號還是很般配的。

皇帝得了病,太子就得監國。但太子李弘太小,李治覺得,還真不如讓媳婦替他打理朝政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武則天開始主政了,眼下,朝中無事,唯有東夷百濟讓人頭疼。

百濟懂了,他懂得唐太宗打高麗也沒打下來,自己入侵新羅,唐朝寫信指責,最多也就譴責譴責,是不會有什麽實際動作的。因為百濟向唐朝挑釁,朝廷派出薛仁貴持續騷擾高麗,百濟方面卻暫時沒有人選。李治雖然仁慈,但也不會對外那麽懦弱。等到蘇定方平定西域,李治命他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大將,集結水陸大軍十萬,前去百濟討伐。

備受百濟欺壓的新羅也表示,一定會配合唐朝的行動。

新羅派出的人,是新羅女王金真德的弟弟金春秋,他被唐朝任命為嵎夷道行軍總管。

八月,從成山(威海榮成)出發的水路大軍行進到了熊津江口(兩韓境內的錦江),遮天蔽日地深入到了百濟的土地。

蘇定方領軍與百濟軍隊展開了第一場搏鬥。戰鬥的結果是,百濟人表現出了優良的作戰素質,能跑的就跑,跑不動了就臥倒,唐軍輕而易舉地進發到距離百濟都城二十多裏的地方。人們這才發現,百濟並不是沒有準備,他們之所以在江上不抵抗,是因為全國的兵力都集中在了都城附近!

蘇定方倒吸一口涼氣。

烏壓壓一片望不盡,百濟大軍恭候多時。

蘇定方眯眼看著對方,一馬當先,率領大軍猛撲上去。百濟將領也都是有頭腦的,他們之前做好了各種戰略計劃。但等唐兵殺過來,殺得倒下一片的時候,百濟士卒慌了。蘇定方只當是跟百濟在外頭拉練,百濟二十多裏的陣勢,被唐軍突破成了幾段,百濟大敗,斬首萬余人。

幾十裏外的泗沘城(今大韓民國忠青南道扶余郡)迎來了它的客流高峰,所有逃亡的將士紛紛湧進城門。等大家淡定了一會兒,神智還算清醒的人們開始尋找幸存的高官。在百濟這個國度,官職最大的當屬國王。可大家仔仔細細搜查了一遍,卻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國王跑丟了!

國王,你在哪兒?

國王,咱可不能開這種國際玩笑!

國王,快回來啊思密達!

百濟國國王扶余義慈,人在熊津城(公州,位於韓國忠清南道)。大家集體逃跑的時候,這位仁兄不顧自己六十一歲高齡,拉著太子扶余隆一起去了……

簡單來說,義慈很有獨到眼光,他獨辟蹊徑,去了一個誰都想不到的城市——熊津。可逃亡到泗沘城的將士們就沒那麽淡然了,他們總要找出一個能領導大家幹革命的人。在推選帶頭人的過程中,大家顯露出了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一面,你讓我,我讓你,很有孔融讓梨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