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許敬宗陷害唐長老 李義府修改氏族志(第2/3頁)

身在越南的褚遂良沒等到朝廷的任何變動,反倒聽說兒子也要跟著到越南了。他這才明白,原來書上說,那些元老級別的功臣,不去隱退,必然招致殺身之禍,並不只是說說。兒子褚彥甫、褚彥沖要來愛州(越南清化)了,也算一種團圓吧!

褚遂良高興得太早了。

李治只需要他們貶得遠遠的,但武皇後不需要。

半路上,褚彥甫、褚彥沖被人殺害。

褚遂良覺得再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他抑郁不已,憤恨而死。一直為中宮賣命的許敬宗高高興興地去領了幾塊骨頭,但是,你要知道,當狗也是有壓力的。當完武皇後的狗,人家武皇後該吃吃,該睡睡,但狗卻要時時刻刻提防挨揍。許敬宗也不容易,他擔心一個叫趙持滿的人會殺了他。

趙持滿,一個男人。

趙持滿,兇悍絕倫,曾徒手搏虎,揍得老虎滿地找牙。他善騎善射,力大無窮,長途奔襲,竟然能雙腳追上敵方戰馬,一腳踹到馬屁股上,將馬踹得粉碎性骨折。雖說趙持滿是個猛士,但他酷愛學習,尤其是能寫得一手好字。他禮賢下士,長安城中,不論男女,無論老少,也不管貴賤,均愛慕他。

因屢屢建立功勛,他官至涼州刺史。

但這並不是許敬宗害怕他的主要原因,許敬宗最害怕的是下面的這層關系:

他的姑姑,是韓瑗的妻子。

他的舅舅,名叫長孫銓(長孫無忌的族弟)。

以趙持滿的性格,如果從涼州趕來,肯定會先把許敬宗碎屍萬段。

許敬宗一直被趙持滿的存在所困擾,他害怕這次不除去此人,以後就沒有機會了。他上書一封,誣陷趙持滿為長孫無忌同黨,共同參與謀反。李治同意讓許敬宗接管此案,趙持滿火速進京,被人拉進了一處秘密的地方,後來他才知道,這個地方,就是關押要犯的大理獄。遵照許敬宗的指示,大理寺官員(也基本都是李義府和許敬宗兩位的親戚)開始對趙持滿刑訊逼供。

“說吧,你怎樣具體參與了長孫無忌的謀反案?”

“太尉沒有謀反,我何來參與?!”

“可是你參與了,說吧,具體一點。”

“構害忠良,天地共怒,士可殺,不可辱!”

“參與了謀反,還說這樣的話,你不覺得你臉皮很厚嗎?”

“我恨不能手戮奸臣!”

“你就是奸臣,你謀反還不是奸臣?”

(開始酷刑)

……

“說吧,你怎樣具體參與了長孫無忌的謀反案?”

“身可殺也,辭不可更!”

“謀反了還嘴硬,你謀反了,是吧?”

官員看著被剝得渾身流血的趙持滿,搖搖頭,嘆息一聲,幫他寫了份服罪表。

李治閱罷,大怒。

次日,趙持滿被殺,暴屍於城西。

有人派出了無數打手和探員,如有敢去城西看趙持滿的,均不會有好下場。長安滿城豪傑,無不咬牙切齒。此時,有一個身形俊朗的人走了出來,他將趙持滿的屍體收起來,背到一處幹凈的地方,好好安葬了。他不怕有人殺他,也不怕有人告他。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豪傑王方翼。他聽說趙持滿被殺,便說:“欒布哭彭越,義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義,上不失仁,不亦可乎!”

在許敬宗眼裏,王方翼厚葬趙持滿,更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論是長孫無忌,還是王皇後,他們謀害皇帝的罪名就能坐實了。原因就在於,趙持滿代表著長孫無忌,而那個哭他的王方翼,則是王皇後的親戚。

許敬宗還是不敢弄死王方翼的,因為皇帝喜歡他。

【關於貴族】

趙持滿死後,長孫銓也到了巂州,當地官員受人指使,用棍棒將長孫銓活活打死。武皇後的任務總算圓滿完成了,所有反對她的人,走的走,死的死,原來敢說話的,現在都不敢說話了。朝廷呈現出了祥和的一面,可民間不同,民間百姓一直在議論武則天的出身問題,畢竟,武家不是貴族。

貴人和富人是不同的,他們的不同在於,貴人一直都是貴人,即便貧困,也不失風度,家教嚴謹,一脈相承;富人三代而消,多數人除了錢什麽都沒有。在百姓心目中,不是貴族出身的武則天,很難讓人高看一眼。

為了讓自己高貴,武皇後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六月二十二日,李治下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姓氏錄》在《氏族志》的基礎上做出了較大的改動,主要就是把並州武姓提成了天下第二。另外,《姓氏錄》不允許山東貴族、關隴貴族之間或內部的幾個小貴族通婚。

許敬宗認為,如此便可巧妙地避免他們對朝廷的威脅。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你就這麽硬性地推出指標,民間是不買賬的。許敬宗不甘心,又提出士卒以軍功至五品及以上者,可以直接進入士族行列。這對普通人來說最好不過,充分證明了許敬宗是個不拘泥的人。但本人只能對許敬宗表示遺憾,他這麽幹,無非是為了自己。奇怪的是,李義府同志對許敬宗的提案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