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義府深夜叩龍閣 褚遂良例會鬧朝堂(第2/3頁)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為了國家社稷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為了謀害忠良而死,就比鴻毛還輕!

一身肝膽,兩袖清風的他,上書那漂亮的字體也著實令人稱嘆。

李治閱罷,批復:貶裴行儉西州都督府長史。

西州,就是高昌故地,火焰山就在這個地方。

裴行儉的上書沒有阻止李治的行為,反倒是明顯加快了他行動的步伐,他不再等了。

一次,朝會完畢,李治要求四位元老同志留下來單獨商議。這四個人,分別是長孫無忌、褚遂良、李績、於志寧。他們每個人都不比李治智商差,大家都是隋唐時期過來的英雄好漢,也曾經歷過先帝的貞觀之風,說話不習慣拐彎抹角。

等人散會的時候,褚遂良直截了當地跟其他三人說:“主上今日留我們,多半是為了中宮那點事兒,皇上的意思也已經很明白了,反對他只有死路一條。太尉(長孫無忌),您是國舅;司空(李績),您是功臣。我不能讓陛下背負殺害元舅和誅滅功臣的惡名,遂良出身貧寒,也沒有什麽汗馬功勞,今日能夠站在這裏和大家同僚,已經是三生有幸。”

褚遂良表情凝重,“全是先帝所托,遂良不以死相爭,何以見先帝於九泉之下?”言罷,毅然決然地望著他們三人。

大家聽完褚遂良的話,無不感動。

沉吟良久,李績請了個病假就先跑了。

最後,是長孫無忌、褚遂良、於志寧三人入殿,他們見到了李治。李治掃視了三人,最後,他把眼神落到了長孫無忌身上。他知道沒必要說些廢話,開門見山地說:“皇後沒有兒子,武昭儀有兒子,我想立武昭儀為後,如何?(皇後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何如?)”

褚遂良不想活了,他站出來反對,“皇後出身名門,還是先帝為陛下迎娶的。先帝臨死前,曾握著臣的手說‘朕有好兒好媳婦,現在就把他們托付給你了’。這也都是陛下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言猶在耳,陛下如何卻忘記了?皇後沒犯什麽錯誤,怎可輕易廢掉?臣不敢曲意順從陛下,拋棄先帝遺言!”

李治也不是那沒良心的人,痛苦一番,揮退了他們。

第二天一大早,朝會,李治又提起此事。

褚遂良上言。

“陛下想要換皇後,臣懇請任選天下好女子,何必非要武昭儀?武昭儀侍奉過先帝,也算是陛下之母,全天下人都知道,不說而已,陛下以為天下人就那麽好蒙蔽嗎?”從褚遂良上前一步開始,李治就已經意識到心驚肉跳的時刻來了。但他沒想到,褚遂良的反應會那麽強烈。

褚遂良越說越激動:“萬代以後,子孫如何看待陛下,陛下又如何面對先人?臣希望陛下再不提此事,多想想後果。臣今日忤逆聖上,罪該萬死!”

於是,置笏於殿階,解巾叩頭,一直叩到流血,“還陛下笏,乞放歸田裏。(笏板還給陛下,臣請求回家種地!)”

李治大怒,令人把褚遂良叉了下去。

忽然,一個女人的聲音從大殿的屏障後頭響起,“怎不把這獠子給殺了!(何不撲殺此獠!)”眾人循聲望去,卻看不到人。李治並沒有害臊的意思,對媳婦能在朝堂上為自己說句解恨的話,他表示非常感激。

他將眼光投在了於志寧身上,“你還有意見嗎?”

見沒人敢吭聲,李治說:“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就往死裏打!”

長孫無忌再也受不了了,他進言道:“褚遂良是先朝顧命大臣,不可輕易動刑。”憤怒的李治已經不管什麽舅舅不舅舅了,他只知道,這一回褚遂良必定得挨揍,這不是屁股腫不腫的問題,而是他的臉大不大的問題。長孫無忌再明白不過,他不再說話,眾人更是噤若寒蟬。李治很生氣,但我認為,他滿臉憤恨,內心卻泛著高興,他已經嘗到了皇權的滋味。

無人管束的時候,權力就是讓人如癡如醉的猛藥。

一片肅穆中,韓瑗流淚上諫,被李治叉了出去。

第二日,再諫,又被李治叉了出去。

次日,再諫,“普通夫婦娶妻還要慎重選擇,更何況是天子!皇後母儀天下,善良端莊。嫫母能輔佐黃帝,妲己可傾頹殷商,《詩》雲:‘赫赫宗周,褒姒滅之。’這不是歷史,而是現實。臣每覽古人之事,時常嘆息。帝王作而不法,子孫何以觀之!希望陛下謹慎行為,不要為後人所笑!”

“使臣有益於國,就算殺掉臣,臣也心甘情願!”

李治扔掉了諫書。

又有人上諫,曰:

好媳婦興國,爛媳婦禍國。

署名:來濟。

李治不悅。

他日,李績入見。

閑扯了其他事情之後,李治拉住李績,用十分糾結的口氣問:“朕想讓武昭儀當皇後,褚遂良非說不行。既然褚遂良是顧命大臣,那這件事就這麽算了?”言外之意,你李績身為司空,乃國家元老,您給說說這事兒到底有完沒完。李績原計劃是說自己身體不好,先回家休息,但這招用得多了,也就不顯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