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傳讖語唐太宗除疑 蔔未來推背圖成型(第3/3頁)

弄到最後,官員沒轍了,還是宋太祖聰明,他想出了個辦法,“不用禁了,找太史多造幾本假的,讓他們自己搞混!”

真夠狠的。

就這樣,《推背圖》被魚龍混雜的預言搞得失去了本色,我們今天看到的,也是被人動過手腳的。仔細看看到趙匡胤同志和朱元璋同志的時候,讖語一改絕不拍馬屁的口氣,將他倆拍成了堯天舜日。由此可知,他們也是害怕天命的。故而,從《推背圖》在五代流傳後,皇帝有天命就再沒那麽讓人深信不疑了。

誰都擋不住。

需要注意的是,從清朝乾隆年間,一直到現在的版本,多是沒有變動過的金聖嘆(明末清初人)點評本。有興趣的可以找一下,當漫畫看,裏頭有圖有真相,也能有些領悟。

好了,故事講到這裏,也該告一段落了。

但不能不告訴大家一件事,那就是李淳風同學後來的遭遇。

多少年後,他推出來的《麟德歷》正式頒布,這時候,正是唐高宗李治和媳婦兒武則天愛得死去活來的時刻。可這部算了很多年的歷法,只推行了四十多年,就發現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緯度和日晷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偏差!

不明白的可以這樣理解:

《麟德歷》上,三十日或者初二出現了日食(只有農歷初一才有日食)。

問題很復雜,再多解釋就有被人群毆的危險,總之,到了開元年間,李淳風的歷法就不能用了。

自稱八百年無誤差的歷法用了四十年就宣告破產,讓披著神秘外衣的李淳風大師很苦惱。不過,也正是由於這種錯誤,才導致新歷法的產生。唐朝最有名的預言家所作的歷法出現錯誤,對大家的打擊是巨大的。當年的李淳風,畢竟太年輕。

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他才剛剛二十五歲。

他二十歲發明的三辰儀,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觀測儀器。從他以後,但凡造儀器,一定是參考他的創作。今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古渾儀,也是仿造他的這個發明。明朝人曾經感嘆說,中國古代最牛的天文學家、歷法學家,要首推李淳風。

不知過了多久,李淳風辭官隱居去了。

他在自己的院子裏安了風動標,把風力定為八級。他是世界上第一個這麽做的人,一千二百年後的1805年,歐洲科學家蒲福平發明了十三等級風力分級法,人稱“蒲氏風級”。

歷史總被人遺忘。

【姑妄聽之】

唐朝正史中的最後一段記載,說,李淳風喜歡說預言,而且經常被他說中,一時名動京城。現在流行的《推背圖》,多有混亂和刪改,但前幾則和最後兩則最為靠譜。《推背圖》第二象,圖片上畫了一個盤子,上面有二十一個李子,大唐的命運就在裏頭。讖語說:

累累碩果,莫名其數。

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頌曰:

萬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實。

一統定中原,陰盛陽先竭。

唐朝共有二十一位皇帝,國祚二百九十年。自李世民一統中原,而後陰盛陽衰。李世民死後,有一個女人便開始了她漫長的奮鬥路程。幾十年後,她當上了皇帝,首先感謝了李君羨。

該來的,總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