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李世民駕崩頒遺詔 唐三藏求法謀潛逃(第2/2頁)

不為別的,為了人心。

這,就是李世民。

【有一個潛逃者】

貞觀似乎不想走得太遠,它跳出來,讓人們好好想想,在這期間,還有什麽事情值得留念。

值得留念的事情其實真是太多太多。

就挑一件事情寫,要寫對未來影響最大的。每一個影響未來的故事,都應該在歷史中體現。

好吧,故事就從一個潛逃者說起。李世民駕崩前三天,是平靜而又不平凡的一天。在這一天,有一句話注定會被發揚光大: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裏頭的話嗎?

這沒什麽稀奇的,稀奇的是,這本經書的翻譯者,名叫玄奘,他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

玄奘,也叫唐僧,生得美眉明目,儀表堂堂。而且,據說吃了他的肉能長生不老。故事上說,唐僧率領徒弟三人,坐著一匹白龍馬,一路往西,求取真經。一路上,大家遭遇九九八十一難,幸好有觀音點化,如來幫忙,悟空降妖,八戒添亂,沙僧同志不作為(可參考沙僧同志的台詞),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包括日本、韓國、越南等受過中華文明影響的人都知道,這個旅行團,曾經風光無限。這些個國家,都曾拍攝過《西遊記》和類似的電視、電影。可是,歷史上的玄奘法師,一開始並沒有受到李世民的盛情邀請,他去西遊,根本沒拿到簽證。

公元600年的某一天,楊堅還在位,楊廣還在裝,陳家娘子(玄奘的母親)還挺著個大肚子。這天,沒有刮風下雨,沒有閃電和佛光,更沒有地動山搖,夫人就把孩子給生出來了,實在不給觀眾朋友們一點兒面子。

陳袆的命很不好,五歲,媽媽去世;十歲,爸爸去世。

家裏頭就還剩下一個哥哥,還是出家人,天天敲木魚兒。哥哥看他還小,人挺聰明,便做主,把他介紹給了白馬寺。

陳家的香火,就在哥倆一心向佛的氛圍中中斷了。

那年頭,正是隋煬帝暴政剛剛開始的時候,窮苦百姓為了逃避戰火,紛紛出家,寺院迅速擴大,場面可謂是相當的壯觀。當然,出家剃發,混日子的不在少數,但也有不少一心向佛的。佛門有一場全國統一考試,全國的佛教徒都要參加,一旦考中,便可得到剃度。

陳袆的聰明才智很快被人們發現,公元612年,十三歲的陳袆成為全國二十七名僧人中的一員,和他一起考上的,都是他年齡幾倍的人。這倒也沒啥稀奇,畢竟,這個人生來就不平凡。

又過了十二年,大家忽然發現,玄奘法師竟然越長越帥氣,一回眸便可迷倒許多女施主。更厲害的是,年輕英俊、帥氣無比的玄奘獲得了佛門中的高尚稱號——三藏,讓人羨慕嫉妒恨。

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別以為這只是三門科目,想要看懂,那還真需要很長的時間,更別說精通了,但這對玄奘來說並不難。如此,二十四歲的玄奘成功拿下這個名頭,名聲也越來越大。得道兩年以來,大家對他的尊重有增無減。可忽然有一天,他說他想去長安看看。

哥哥勸他,你留在寺院,名望都有了,去長安找什麽刺激?

玄奘說:“我去長安學習。”

哥哥在無奈中石化。

玄奘注定不平凡。

一年後,他名動京師,因其佛法高深莫測,引得萬眾景仰(唐朝嘛,也不排除有看他長得帥的花癡當偽教徒)。景仰到啥程度,還得舉個例子。當時有一個很有名的老頭,經常跑到玄奘法師這裏來聽講。只要不上班,他一準兒在下頭聽課,別人也都對他很熟悉。這個人的脾氣很倔,人家都管他叫“宋公”,可他不姓宋,而姓蕭,名叫蕭瑀。

據說因為癡迷玄奘,他曾一度要求出家(後來證明確有其事)。

蕭瑀同學求出家,肯定是一時興起,玄奘當然也不樂意收他這個朝廷大員。在長安講課許久的玄奘,又開始給自己制定新的目標了。為了未來的光亮,為了心中的信仰,他毅然決然地遞交了一封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