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攻安市問情感斥候 屯建安破膽嚇張亮(第2/3頁)

這是一種保守的打法。

然而你忘了。

希望你沒忘。

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同志早已收復卑沙城(今大連市一帶),遣分部沿鴨綠江騷擾平壤援軍,他接到命令後,領著平壤道大軍,迅速摸到了建安城!這對張亮來說,實在是一件輕松加愉快的事。有船就是不一樣,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坐船逃跑,沒有後顧之憂。

幾十萬大軍就這麽屯在了建安城外,露出了一派和諧的景象。

海路大軍駐紮城外的時候,行為有點兒囂張。

首先是紮帳篷的兄弟們,他們不僅拿著榔頭、帳篷、長槍,肆無忌憚地在那裏紮營,而且還有說有笑,毫不把建安的威脅放在眼裏。

其次是海運過來的馬匹,騎兵同志見馬很久沒有飽餐一頓,便像和平時期一樣,牽著馬,大搖大擺地跑到郊外的樹林裏頭去喂草。

最後是每一夥的戰友同志們,他們為了生火做飯,紛紛脫離組織,四下裏去尋柴火,頗有一種我是英雄我怕誰的氣概,很讓人佩服。

士卒真是拿得起,放得下,我相信張亮同志也是。至少在將士們的心目中,張亮是個很好的領導。

高麗人瞧見了平壤道大軍的懶散景象,立刻匯報,上頭也立刻批示,決定在他們吃早午飯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

幾分鐘內,不知從哪個方向冒出來的高麗騎兵插入了唐營中間,軍營立刻就亂套了。唐兵慌張地向張亮匯報情況,張亮聽罷,嚇得不知所措。實際上,張亮同志是猛將,打仗從來都很有準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打無準備之仗”。但有一點別忘了,一旦您真沒準備,那張亮同志可就真的要哭了。不鎮定的張亮臉色慘白,坐在胡床上,眼神直勾勾地望著帳外。

將士們被張亮的表現感動了!

張亮不淡定的神色有種死神來了的感覺,他面無表情地盯著傳信兵,眉宇之間顯現出了瘋狂的殺氣。他的臉皮開始止不住地微微抽搐,那是只有天下最霸氣的將軍才會有的殘忍表情……

將士們望著霸氣的張亮,他們相互安慰。

大總管如此鎮定,定然有奇謀在心,我等卻去怕個什麽?!

總管張金樹率先領悟到了張亮的思想內涵,鳴鼓集合大軍,頃刻便完成了集合。趁著這股逼人的氣勢,張金樹領軍直破敵軍,反敗為勝,殺得高麗兵四下亂跑。

張亮緩過勁兒站起來,長舒一口氣,滿身的汗出賣了張亮。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剛才大總管是被嚇的。(亮素怯,踞胡床,直視不言,將士見之,更以為勇。)

安市城南,鹵簿下,李世民、李勣、李道宗,後頭是幾十萬大軍。

安市守軍瞧見唐朝老大在下面,忽然心有疑惑,你就算把屁股露給李世民,唐軍能攻上來麽?第一個發現者竊喜,於是指著李世民破口大罵。這一罵不要緊,其他人見好玩兒,也跟著開始狂罵。安市的百姓也參與到了罵李世民的行列,整個情況很像看耍猴的。他們完全不把李世民放眼裏,各種腔調的臟話都出來了。

李世民大怒,李勣大怒。

李勣請命:

“破了安市城,把城裏的男子全部活埋!(克城之日,男子皆坑之。)”

李世民當即答應,唐軍將決策喊給了梁萬春。

梁萬春在城裏開起了動員大會。

會議指出,唐軍攻克安市之後,肯定會屠城,所以,現在軍民要團結,否則大家絕沒有好日子過。

實際上,我相信攻下安市城以後,李世民肯定也會變卦。但這個決策,卻真真正正地讓安市軍民空前團結起來。大家有力的出力,有米的出米,讓軍隊再無後顧之憂。安市城的攻堅戰一直持續,日子還是顯得那麽地漫長,終於,有兩個人坐不住了。他們請求李世民給他們一次表現的機會,繞過安市城,拔取烏骨城,收來糧草物資,然後圖謀平壤。

提出請求的人,正是高延壽、高惠真。

他們的確需要表現,他們兩個有十足的把握,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滅掉烏骨城。據他們兩個說,烏骨城的防守連安市的四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城中的耨薩是個老掉牙的人,已經八十多歲了。群臣商議,一致認為,與其全都在安市城耗著,不如派十萬人先去烏骨,渡過鴨綠江,直取平壤。

李世民當然同意這種做法,但有人不同意。

他說:“建安、新城有敵軍十萬,我軍繞過直取烏骨,必然前後受制。天子親征,與諸將不同,不可以冒這麽大的險。”

提出反對意見的人是長孫無忌,如此,李世民又一次沒有像當年那樣當機立斷,繼續跟安市城死磕。情況越來越不分明,諸路大軍加緊了對安市的圍攻,安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將唐軍的攻勢一一化解。雙方你來我往,感情穩定,沒有發現有誰占據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