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攻新羅蓋蘇文失道 征高麗李世民出策(第2/3頁)

到最後,倒是李世民不耐煩,做主,派遣司農丞相裏玄獎同志,穿著華麗的衣裳,敲鑼打鼓地從高麗經過。裏玄獎帶去了一份國書,那是用來責令高麗的。國書要求蓋蘇文不許對新羅發動攻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新羅使者有了大唐來的人,路上頓時換了模樣,滿面放光。

可來到蓋蘇文這裏,情況沒有裏玄獎想象的那麽樂觀,這也讓新羅使者對求和失去了信心。宣完旨,蓋蘇文竟擺出一副不滿的樣子,恨恨道:“以前隋朝侵略我國,新羅趁機奪走我五百裏土地,現在不把那五百裏土地奪回來,我絕不罷休!”說話的大放厥詞,聽話的新羅使者幾乎暈眩。

……

蓋蘇文是個不要臉的人。

蓋蘇文真的很不要臉,新羅使者差點被氣瘋。你睜大眼珠子仔細瞧瞧,新羅總共才多大,哪能奪走你五百裏江山?

蓋蘇文才不管新羅的實際情況,這個東西寬二百五十裏,南北長五百裏的國家,對他來說,誘惑力實在太大,已經壓過要臉的砝碼,在這個時候還說什麽要臉不要臉的,對蓋蘇文來說是個天大的笑話。

見蓋蘇文不服,裏玄獎勸他說:

“過去的就過去了,你還瞎扯什麽!高麗還都是中國領土呢,天子到現在也沒征討你們,你們怎麽好意思說要奪回新羅的土地?(既往之事,焉可追論!至於遼東諸城,本皆中國郡縣,中國尚且不言,高麗豈得必求故地!)”

蓋蘇文沒料到裏玄獎會說出這樣的話,“這是高麗的家事,你們有什麽理由橫加幹涉?”他想要扇裏玄獎的臉,但他的理性告訴他,這一巴掌下去,會引來大唐的百萬雄師。蓋蘇文咽了一口唾沫,他只能用傲氣十足的言語讓裏玄獎明白,他根本不想聽李世民的話。

裏玄獎帶著這個不知道是好是壞的消息回到了長安,長安頓時炸開了鍋。

李世民宣布召開會議,研究一下高麗問題,與會者積極發言,針對到底可不可以出師展開討論。首先提出憂慮的是諫議大夫、書法家褚遂良同志。

褚遂良說:“陛下征討遼東固然是好,可是,萬一第一次沒能攻下來,就得班師再攻,再攻,安危可就不可捉摸了!”

話音剛落,李勣立刻反駁,“臣有意見!臣認為不是這樣,陛下想想,之前薛延陀寇邊,陛下想要追擊,被魏徵苦諫勸阻。以前要是打了,就能打得他們片甲不留。陛下看看現在,他們屢屢滋事,至今為恨!”

李勣的話觸痛了李世民敏感的神經,他點頭道:“是啊,朕就是因為有一點的憂慮,不能顧全大局,才造成今天這個局面。”

事有湊巧,新羅派出的第二、第三撥告急的使者先後來到長安,連哭帶鬧,讓李世民很快作出了出兵的決策。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日,李世民下令,讓吳船四百艘從水路運糧先走,詔令營州都督張儉征集幽州、營州士兵以及契丹、奚、靺鞨等一起出兵。

大軍馬上就要集合完畢,蓋蘇文被嚇倒了。

他包好幾箱金銀珠寶,派來高麗使者,不遠千裏地來到了長安。高麗使者以死相邀,非逼著李世民收下賄賂,李世民說軍隊都出動了,賄賂什麽的不要。這下,蓋蘇文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淡定。為了能讓李世民收回成命,他竟將高麗朝內的五十個高官送到長安,讓他們為李世民站崗。

高麗來的大臣為蓋蘇文求情,原本不打算為難他們的李世民震怒異常。他指著他們的鼻子罵道:“你們是高武(榮留王)的親信,不伏節死義,現在倒還替著賊子求情!全都給我滾!”

五十人被侍衛叉了下去,關進大牢。

戰前要開動員大會。

李世民把動員大會的地址選在了太極宮,他立於大殿之上,用激昂的語氣向集合在此處的長安父老宣布:

“遼東本就是我中華故土,賊人莫離支,弑君殺主,天理難容,朕要親征討伐!”

人群一下爆出猛烈的喝彩聲,李世民卻還安慰大家道:“即便這場戰爭有多麽正義,也不能代表可以不顧任何人的犧牲。朕與諸位父老約定,鄉親父老之中,有子孫隨我出征者,朝廷定會予以厚待。諸位回家,一定要安心休養,待我王師凱旋之日!”

李世民的決策讓群臣大吃一驚。

出征高麗是必須的,但沒人同意皇帝禦駕親征。

為此,群臣紛紛進言。大家說出三樣李世民不可親征的理由,這三條理由,說到底是李世民不能跟高麗一般見識的意思:

一曰去本逐末,二曰舍高取下,三曰釋近求遠。

一個邊陲小國,用得著天子親自出馬嗎?這是幾乎所有文臣的看法。

然而,一個想要創立不朽功績的帝王,你是無法攔住的。李世民身居朝廷,不親自出戰已經有二十年,對任何曾經是戰神一樣的人物來說,一直就這樣下去,的確讓人難以接受。蓋蘇文攻打新羅,對唐朝來說,是個滅掉高麗的好機會。在世間輿論沒有任何反對的情況下,這就是一場正義的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