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度設誤中連環計 李世民問訊薛延陀(第2/3頁)

大度設沒有放棄抵抗的打算,拼了一陣後,以三千多人死亡,五萬多人被俘的代價結束了戰鬥。

逃吧,您看看,大度設是全軍逃得最快的,薛萬徹追都追不上。領導這麽不要臉,大家也就坦然,剩余的十幾萬人,追隨大度設逃到了漠北。按理說,唐軍無論如何不會有那閑工夫跟他們較勁,也不會對他們斬盡殺絕。可天意弄人,大度設千算萬算,卻沒算清現在的時間,這已經是貞觀十五年的最後幾天了!

臘月!

長安是臘月,漠北更是臘月。

時間是最公平的,不因緯度變化而變化。氣溫最善變,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不論部落,不分國家,一視同仁。寒冬臘月,零下幾十度的漠北已經夠人受的了,但老天覺得不爽,便呼呼刮起了白毛風。據說,白災下的不是雪,而是冰刀。

白毛風刮了很長時間,大雪堆積達數米深,大度設的人馬全部被困在了漠北,十幾萬人馬被風雪殺了個精光。貞觀十六年正月,漠北方面傳來消息,薛延陀大度設的虎狼之師損失尤為慘重,死亡人數多達十幾萬,每十人中,就有九人被凍死。也就是說,薛延陀的精銳,基本上連根毛都沒剩下。

大勝一場,唐軍還軍定襄。

在這裏,李勣又出人意料地幹了一場漂亮仗。

原本定襄無戰事,但山西五台山附近的突厥族人叛亂,思結部落的酋長想要幹個驚天動地的大事,便領著人一路往草原跑去。趁著薛延陀大鬧,逃回草原,召集兵馬,舉兵與唐朝對著幹,酋長認為,這才是人生的意義。定襄的州軍在他們屁股後頭追,可死活就是追不上。

思結部落順利擺脫了唐朝的控制,但不要高興,因為他們剛好闖到了李勣的槍口下。到了草原,大家還沒來得及歡呼,就被李勣堵住了去路。州軍也納悶兒,你說這夥突厥人怎麽說跑就跑呢?

跑得那麽快,怎麽又忽然停下來了呢?

也不管那麽多了,先殺他個人仰馬翻。

說幹就幹,說打就打,不出半天,戰鬥就以官軍大勝結束,思結部落全部被滅。後來大家知道,這是英公李勣打的配合戰役,他擋住了思結部落的去路,與州軍形成兩面夾擊,前後掣肘,才全殲了叛亂者。

真珠可汗大概也聽說了這事兒,他嘗到了出爾反爾的苦頭。戰敗後,他派人到長安謝罪。

李世民教育使者,“以後,你們薛延陀和突厥就以大漠為界限,誰都不能侵犯誰。你們任何一方膽敢越界鬧事,朕就要替另一方討回公道。你們自恃強盛,我英公李勣率領幾千兵馬便將你們的幾十萬大軍殺成這樣,你們也該反思反思了。回去告訴你們可汗,以後做事前要多動動腦子!”

從此,人們更害怕那個叫李勣的將軍了。

這是一場完勝的戰役,唐軍損失極小。

薛延陀歸順,帶來了一個消息。故事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有人向李世民報告,說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是個小人。舉報者列出幾個理由,其中最具說服力的,就是契苾何力覺得薛延陀是個好去處,早就領著他那一家人投入了真珠可汗的懷抱。李世民知人善任,不肯相信契苾何力會背叛自己。

他對眾人說:“這件事肯定不是何力的錯!”

左右大臣反駁,“戎狄氣類相親,契苾何力投靠薛延陀,就和魚投進水一樣,沒道理可講。”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再可信的人,也有背叛你的時候。

事情過去了很長時間,李世民還是不能釋懷。

真相等到薛延陀大敗之後才顯現出來,此後,薛延陀每年都會派出幾撥使者來長安拜見李世民。一直不願意開口的李世民終於忍不住問起了使者,使者聽言,神色凝重地給李世民講了一段故事,事情的原委被一五一十地呈現出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易去懷疑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契苾何力是突厥人不假,負責契苾部落的安撫工作也不假。可他手下那幫人都不太願意跟著唐朝混,他們覺得在薛延陀更自由,便鬧著去投奔薛延陀。那個時候,薛延陀牛馬眾多,是遊牧民族生活棲息的好地方。狐死首丘,更何況,契苾部落的屬下是一群有能力的人!

於是,他們將想法告訴給了契苾何力。

他們遭到了契苾何力的訓斥,“主上對我們厚恩如此,你們怎麽又想當叛徒?!”

眾人問他:“你娘和兄弟都在那兒,你怎麽就不去?”

契苾何力說:“沙門在薛延陀是盡孝道,我在大唐是盡忠心,說不去就不去!”眾人早有準備,聽契苾何力此言,也不顧什麽上下級關系,將他五花大綁,強行押送到了薛延陀,獻給了真珠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