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遊高麗陳大德恤情 封泰山薛延陀出兵(第2/3頁)

聽完陳大德的話,那些想家的人忽然放聲痛哭,街坊們幾十年來的思念瞬間爆發,四野之內,哭聲一片。

說實話,後邊的人根本聽不清、看不到陳大德在幹什麽。

前頭的人高興得拍手哭,後頭的人也跟著高興。城邑郊外也滿是人,他們拉著老婆、孩子的手在那裏哭泣。人們相互安慰,相互鼓勵。父母健在,彼此思念,雖然音訊斷絕,可是啊媽媽,你能感受得到我的快樂嗎?

只有永遠遠離故土的人啊,才知道什麽叫想家。

陳大德的外表,只是一個中原來旅遊的人。高麗的隋人告訴他,高麗已經不是以前的高麗了,他們被楊廣打擊後,曾經一蹶不振。但現在,他們養精蓄銳三十年,恢復了原來的實力。

陳大德回朝以後,把情況跟李世民說了一遍。

李世民說:“高麗原本就是中國的四個郡而已,我們發兵數萬從北部攻打他們,他們必定會傾全國之力頑抗。此時再從山東東萊海路出發,直接殺入平壤,水陸齊頭並進,拿下他們也不難。”轉折了一下,李世民接著說,“朕現在不會這麽做,山東的州縣才剛開始恢復,我不願太過勞民。”

兩年後,貞觀十七年(643),大唐依然沒有任何想要攻打高麗的動作。

【真珠的小九九】

唐朝養精蓄銳,先不打算跟高麗過不去。

在之前的十六年裏,並州(太原)大都督李勣的做法尤為突出。

太原是大唐鎮守的要害之地,從東突厥被滅後,分散在此地的突厥人、鮮卑人、敕勒人還有漢人共處,能管理好這數以百萬計的人口,的確是一件相當不易的事情。但李勣做到了,並州各族人都特別感懷,考核的官員到此,也被大家爭相頌揚的場面嚇得不輕。

並州從來就沒這麽安寧過。

李世民贊他,“為了抵禦突厥,隋煬帝讓老百姓給他修長城,到底還是沒用。朕只在晉陽放了一個李勣,就讓邊境安寧,他這個長城,比任何長城都雄壯!”唐朝有李勣,所以沒修長城。

這一年,李世民正好準備去泰山封禪,情況被薛延陀部落的真珠可汗得知,遂起歹念。

真珠可汗聲名遠揚,當年,唐朝要滅高昌,他就曾寫信給李世民,表示要效忠大唐。李世民分析之後,當即給高昌下了勸降的文書,聲明可以接受麹文泰的投降。這裏頭的道理很明顯,薛延陀並不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夥伴。薛延陀故意讓大唐麻痹,自己則集結兵馬,準備乘虛而入。

而封禪之前,萬國首長雲集的時候,就是他們的最佳時機。

真珠可汗準備得的確充足,貞觀十五年,他糾集百萬兵馬,整裝待發。

他的兒子大度設更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聯絡同羅、仆骨、回紇、靺鞨等部落的首領,送金獻馬,得以同盟,從這些部落裏面請來了二十萬的軍隊。真珠可汗對軍隊的狀況十分滿意,他對手下說:“李世民要去封禪了,兵馬都要跟他走,唐朝的邊境沒有防備。這個時候,我拿下阿史那思摩(李思摩)易如反掌,然後可以直取長安,奪取中原。”

仗著人多,各位首腦的精神也很好。

很快,大軍揮師到了漠南,屯兵白道川,據守善陽嶺,準備一口吞掉大唐的突厥部落。

鎮守邊關的突厥族可汗面對煌煌大軍,根本無力抵抗,於是率軍後撤至長城,縮進朔州,並遣使告急。封禪的隊伍已經在半路上,對無數次懇請封禪的大臣來說,薛延陀的行為會迫使李世民返回,令他們懊惱不已。奏報來到,李世民重新收拾行裝,下令立刻收隊,封禪暫停,班師回朝。

他做出相應的部署:

令營州都督張儉率領唐軍以及奚、契丹族的兵馬,壓住薛延陀的先頭部隊;

令兵部尚書李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管,將兵六萬,馬一千二百匹,在羽方屯兵;

令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靈州道行軍總管,將兵四萬,馬五千匹,屯兵靈武;

令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將兵一萬七千,為慶州道行軍總管,屯兵雲中;

令涼州都督李襲譽為涼州道行軍總管,負責從背部偷襲。

諸將得令,征軍出發。臨行前,李世民把他們召集起來,告誡他們:

“薛延陀自以為軍容強盛,他們穿越大漠,路途萬裏,就已經累得半死。用兵之道,講究見利速進,不利速退。拿思摩和薛延陀的戰鬥來看,薛延陀進軍速度太慢,思摩退兵速度也太慢,兩下裏做得都不好。朕已經讓思摩把西部的草原燒光了,薛延陀兵馬不知道草原無草,已經饑餓難耐。

“朕派出去的斥候回報,說薛延陀的兵馬已經開始啃樹皮、吃草木了。

“你們應配合思摩,對薛延陀形成掎角之勢,務必耐心等待。等到薛延陀想要撤退,再發動突然襲擊,才會殺得他們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