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李藥師老驥踏天路 侯君集迷途逢雪山(第2/3頁)

伏允茫然,但是,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他令人放火焚燒草原,整個高原,天空湛藍,冒出了縷縷濃煙。牛羊不要了,騎著戰馬,伏允領兵一路往西逃竄。他的意思很簡單,這裏的草我吃不上了,你李靖也別想吃到一口,我餓死你!

李靖瞬間陷入了困境。

這種情況是大家都不希望出現的。

具體來說,伏允狗急跳墻,追,還是不追成為大家討論的主要議題。幾位將領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多數都認為,現在這種情況,往西深入,那可是不毛之地,連個毛都沒有的生疏地帶,萬一被困,後果可想而知。大家的意見達成了一致,要麽後撤,要麽回朝,等下一個季度再來。

唯有侯君集反對:

“當初段志玄取勝,剛後撤到鄯州,伏允就回過頭來反撲。現在我們在此等候多時,卻依舊沒看見他有任何反撲的跡象。這就說明,段志玄打伏允的時候,伏允上下團結一心,將士一個個都很亢奮。而今大敗幾場,將士鼠逃鳥散,諸位有沒有注意到,現在四周連個敵方的偵察兵都沒有。”

不得不說,侯君集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觀察力。最後,他說:

“吐谷渾君臣相離,父子相失,我軍取之,有如探囊取物一般。今日不取,來日必受其苦!

李靖人老心不老,他采納了侯君集的建議。

大軍分為兩道。第一道,由李靖、薛萬均、李大亮統領,為北道;第二道,由侯君集、李道宗統領,為南道。大軍兵分兩路,南北分頭去尋伏允的蹤跡。

高原行軍畢竟對這些中原來的人很陌生,這一片蒼茫的土地,到底哪裏有伏允的蹤跡?

其實,大軍剛起程,伏允就已經逃到了兩千裏外的某個地方。

李靖的北路大軍不可能找到伏允,因為伏允先是往西逃了一段,覺得李靖的智商不容懷疑,便改變方向,往南去了。北路大軍在蒼茫之中一無所獲,人困馬乏之時,忽然有了一陣騷動。待大軍圍過去一看,才知道是李靖的一個小部下抓獲了吐谷渾的一個名王。饅頭山下,那個名王被尋人尋得心生厭倦的士兵殺死,奪下了牛、馬、羊等各色牲畜無數,讓大家疲憊的心有了些安慰。

好歹李靖走的是陜西,沒有那麽多風風雪雪,侯君集就沒那麽幸運了。

伏允的具體位置依然不詳,侯君集甚至不知道伏允會不會往南走。事實上,伏允大概也不知道自己這是遁形到了哪個地方。

據說那裏常年冰雪,就連夏天也是。

南路唐軍被伏允拖得很慘,害得侯君集白白辛苦一場。

大部隊專門搜了半個多月,愣是連伏允的一根毛都沒瞧見。盛夏來臨,他們卻只能在一個叫破羅真谷的破地方過夜。

破羅真谷大概的位置是在今天的青海都蘭縣東南,附近有一座名為“阿尼瑪卿山”的雪山,再稍稍往南,便是巴顏喀拉山。阿,就是阿鬥的阿;卿,就是愛卿的卿,和“王、公、侯”有一樣的概念;尼瑪,尼瑪應該知道是啥意思。那麽,阿尼瑪卿是什麽,也就十分了然了。

但這並不是阿尼瑪卿的概念,朝聖者來此地,會接受各色奇異的恩典。

此山完全出乎唐兵的意料,這裏的夏季沒有揮汗如雨,只有寒風刺骨。

史料記載,侯君集來到此地的時候,士兵們只能吃冰解渴,而馬匹也只能啃雪。很多人想回家,可侯君集告訴大家,想要回家,必須滿載而歸。士兵對侯君集的話深信不疑,可其他將軍卻未必有什麽把握。

畢竟,這是幾千裏的遼闊高原。

侯君集肯定地說:“伏允就在前方!

五月份,人困馬乏,即將崩潰。

幾十天就這麽過去了,滿腹委屈和怒火的唐兵終於發現了伏允的痕跡。是的,這裏有凍結的馬糞和生火的痕跡!伏允的糞便,不,是牛馬的糞便,還有士卒生活的印記,快了,快了,已經近了!人們開始興奮起來,這種興奮驅走了許久不能散去的憤恨,就要找到伏允,大家誰也不願意功虧一簣。

侯君集、李道宗二人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揮師殺向前方。前方不遠處,吐谷渾的人馬正在休息。

南道大軍不給敵人任何喘息的機會,一頓乒乓之聲過後,俘虜了所有敵軍和牛羊。

飽餐一頓後,大家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

伏允不在。

這給了南路將士不小的打擊,難道伏允熱愛狂逃,已經順利跑過了雪山,往更遼遠的地方去了?

可是,再往南就是吐蕃,是別人的地盤兒。侯君集問清楚了,老奸巨猾的伏允同志很明白轉角遇到愛的深刻道理,打西往南後,又打南往西跑去,把眾人擱在雪地裏,自己一個人領著親信逃跑了。他去了於闐,因為吐谷渾和於闐是友好鄰邦。粗略估算一下,於闐的地理位置大概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田,所以說,伏允同志的任務還是很重的,要跑三千多裏地。於闐,會接收伏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