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裴先生因怨殺文靜 大軍師犯二丟晉州(第2/3頁)

會後,李淵又開了臥談會,與會者只有裴寂一個人。裴寂對李淵發表了自己看法:“劉文靜才略非常,性格粗暴,現在天下還未安定,早除去後患,早一天安心。”李淵沉默良久,下了這決定:

劉文靜及劉文起坐死,抄沒全家。

李淵做事很絕,他不喜歡的人,你功勞再大也不成;他喜歡的人,即便是你啥都不行,也會受到特殊待遇。劉文靜除外,李淵第二個不喜歡的,就是李靖同志。自打投奔唐朝,李靖那顆提著的心就沒放下過,他不知道李淵究竟是真開明還是假開明。其實李淵是個挺逗的人,他真的挺開明的,但只對喜歡的人開明,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一點兒也不開明。

糊裏糊塗之下,李靖被李淵派遣出去和南方大軍打仗。所謂的南方大軍,其實就是蕭銑,曾經一文不名的蕭銑,讓梁人喜愛的皇帝。這次,李淵的意思是要快,駛如疾風,勢如閃電,明白?

李靖說:“明白。”

可是,李靖卻跟蕭銑耗上了。李淵聽說前方戰報,覺得李靖是在故意逗留,便大手一揮,讓刺史許紹偷偷將他斬首。許紹慧眼識珠,覺得李靖是個奇才,舍不得下手,便竭力勸李淵讓李靖戴罪立功。李淵剛開始還不答應,後來經不住許紹勸,就答應了。

後來,李靖在戰場上每戰必勝,得到了李淵的嘉獎。

從裴寂的故事來看,你學會了什麽?

一定要和領導搞好關系。

其實只說對了一半,最起碼對於一個有前途的機構來說,這是錯誤的。像裴寂那樣的牛人整個地球加火星就沒有幾個,沒有功勞卻能永受國恩,說出來總會惹出無數爭議。李淵一生的錯誤就是寵信裴寂讓人詬病,好在裴寂也就整死個劉文靜,打了幾場敗仗,沒幹啥禍國殃民的事,否則大唐初年又會出一個宇文述、楊素之類的弄臣。人要先有實力再去想其他辦法,單單靠關系,自身和社會都會退步。

放大了來說,各個勢力之間,相互間的關系的確重要,但最重要的依舊是自身的實力,實力不夠,到底還是要滅亡。現在,李淵的實力最為雄厚,然而其他勢力加起來,勢力卻是自己的幾倍。蕭銑他已經顧不上了,現在要考慮的,是已經壓上來的劉武周。李淵表情扭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經過思考,李淵決定讓人先去對付劉武周,剩下的改天再說。這是個艱苦卓絕的任務,有人願意出戰嗎?

有!

裴寂毛遂自薦,剛鬧完大案的他要向那群躲在背後說壞話的人證明自己的能力。李淵當即應允,於是,裴寂帶領著數萬唐朝大軍開向了介休——這裏有個叫宋金剛的家夥,是劉武周最喜歡的屬下。

宋金剛,河北上谷人,劉武周手下第一猛將。裴寂盤踞在介休的度索原,臨水結營,靜靜觀察宋金剛的表現。他等了老半天,又老半天,再過老半天。可是,宋金剛的軍營還是沒有任何動靜。

這讓裴寂很無奈,他讀過書,記得書上說敵軍不動,必定會想辦法激怒我軍,敵軍若先動,就會暴露原型。那麽,咱們死活要等宋金剛的動靜再說。裴寂舀了一瓢溪水,咕咚咕咚地喝了進去。在戰爭開始之前,裴寂早就按照兵法上說的,打探好了交戰的地勢。現在的任務就是要以細膩之眼光,洞察金剛之破綻。經過一段時間細致的觀察,他果真發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蛛絲馬跡——溪水不流了!這屬於重大發現,該在日志上記上一筆。

經過分析盤查,裴寂認為肯定是有人故意搗鬼,把上遊的水流改向,流到了斜坡的另一邊去。他不知道,這個人,就是宋金剛。宋金剛斷了他的水源,想要渴死他。裴寂識破了敵軍的詭計,要拿出解決方案。軍不可一日無水,於是,裴寂想當然地下達了他的第一個錯誤決定:舉軍遷移,尋找水源。

這擺明了是來送死的,等大家都渴得嗓子冒煙,裴老哥才下令開拔。宋金剛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興奮地帶領大軍集結一處,等裴寂帶著大軍張望四顧找河尋水的時候,便攻其不備地一舉將其沖破。裴寂無禦敵之才,被宋金剛這麽一沖,軍隊大亂。而宋金剛勢如破竹,趁勢殺光幾乎所有唐兵。唐軍是很不錯的部隊,但在裴寂的領導下,竟然像一群無頭蒼蠅一樣亂闖亂撞。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還好裴寂沒死,由於逃跑比較及時,宋金剛沒能抓到他。裴寂騎的是匹快馬,從介休逃到了晉州,只花了一天一夜。戰鬥沒懸念,所以,晉州以北的州縣全部被劉武周占領了。裴寂栽了大跟頭,他馬上上表李淵,表示自己罪不容赦,應該嚴懲。李淵不想罰自己的朋友,他說:“裴監言重了,誰還不犯點錯誤啊。”他竟然再次任命裴寂鎮守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