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漢傾

一 董老虎來了

歷史很有趣,歷史也很殘酷。一個辦事拖拉,沒有主見的外戚何進,竟然跟著名憤青袁紹組成了黃金搭档。這袁、何二人,都自以為很愛國,結果是國家在他們手裏,國將不國,人命不活。

事實上,漢朝不缺智慧的人。在何進要喊董卓進京時,有人就曾告訴何進,這董卓相當不可靠,最好別引狼入室,以免壞了大事。如果想真的對付宦官,根本就不用借兵,只要麻利一點,下手狠點,大將軍一人即可搞定。

說這話的人,是何進屬下的主簿陳琳。

何進一聽,搖搖頭。只憑我就能搞定宦官?你太擡舉我了吧,不信,這話打死我都不信。

此時,曹操也聽說何進要喊董卓進京,不禁仰天失笑:宦官這玩意兒,古今皆有。國家衰敗,問題不在宦官,而在皇帝。如果君王不寵幸他們,不給他們特權,他們能囂張得起來嗎?

再說了,他們要犯法了,馬上移交法庭,一個一個地抓起來審,該砍的拖出去砍了,該流放的就流放。真搞不明白何進為什麽要一網打盡,這樣把動作搞得很大,消息肯定會走漏出去,我就等著聽老何失敗的消息。

天下烏鴉何其多,再多曹操這強悍的一只,何進想不被咒死都難了。

盡管眾人一致鼓勵何進,但是他還是相信那句老話,人多好辦事,還是就按原計劃去喊董卓。

這時,又有人聞訊趕來,勸阻何進。

他警告何進:“董卓一向寡情,貪得無厭,如果靠他來給你壯膽,他一定胡作非為。到時他不但把你坑了,連漢朝政府都被他綁架了,你哭都沒地方去哭了。況且殺宦官這種事,還是那句話——動作要快,下手要狠。”

說這話的人,是前尚書鄭泰。

鄭泰和荀攸是被何進拉來準備起事的,他說的這話,我們聽來似乎很耳熟。哦,想起來了,當年太傅陳蕃不是也這樣給竇武說過嗎?

鄭泰說完,這時一個在江湖上消失許久的人,也趕過來勸阻何進。

這個人,就是現任尚書盧植。

當年,盧植率兵圍剿張角時,因為不肯賄賂小黃門左豐,人家到皇帝劉宏那裏說了壞話,把他的官罷了。那次盧植本來被砍頭的,後來減了死罪,廢為庶民。他之所以有今天,應該感謝皇甫嵩。

皇甫嵩平定黃巾軍後,回來見人就開口說,這不是他的功勞,他是用了盧植的計策才搞定黃巾軍的,要論功也得算盧植一份。劉宏聽得也不好意思,只好再度起用盧植,拜他為尚書。

跟鄭泰一個語調,盧植也是警告何進,誰都可以叫進京城,但董卓就是不行。你別犯傻,以後後悔都來不及了。

何進一聽,還是搖搖頭,很堅定地否決了他們的意見。

真奇了怪了,董卓之心,路人皆知,怎麽何進就看不見,聽不到呢?

不說遠的,僅說劉宏兩次下詔要他離開部隊,到地方任職,兩次都不肯辭職,嘴裏還說出一套又一套的說辭,一看就不是什麽好東西。

這種人,連皇帝的詔書都不聽,連上級領導皇甫嵩都不放在眼裏,你何進連個計謀都拍不了板,拖三推四,這等能力,憑什麽董卓要聽你的。

做人做到這等失敗的份上,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這時,鄭泰已經看不下去了,二話不說,辭職走人。臨走前,他告訴荀攸,何進這種人,就像一堆爛泥,根本就扶不起來。

世上哪有回頭的箭,潑出去的水哪還能收回來。事實上,不要說鄭泰和盧植,就是天皇老子來了,何進也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了。

因為他的命令已經發出去,而且各地駐軍領導都已經收到命令,大多數人已經行動。

這些人當中,董卓的動作是最快的。

董卓動身時,還給何太後去了一道奏書,大概的意思,就是宦官可恨,現在他要替天行道,誅殺宦官,還天下一個太平,請太後批準。

何太後一看董卓的奏書,啥話都沒說,把它擱置了。

沉默就是拒絕。何太後也很堅決,宦官不能殺。

接著,何進的老弟何苗也出來說話了。

他告訴何進:你可別忘了,咱們出身貧賤,從南陽到京師,正是因為投靠了宦官,才有了我們何家今天。你現在魯莽行事,就好像盆裏的水,潑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所以我建議你,凡事三思而後行,不要太沖動。

繼盧植等人之後,何苗這番勸阻的話,似乎搖動了何進的心。沒有宦官,就沒有何家,如果真把所有宦官都滅了,何家又怎麽樣呢?

何進再一次猶豫起來了,他仿佛有點後悔了。

沉思良久,何進把一人喊了過來,吩咐了一件事。那人聽後,啥也沒說就出去了。

何進喚來的這個人,叫種劭,字申甫,時為諫議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