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混賬與混戰(第5/11頁)

政治新手劉驁認為,外戚新貴王鳳任大司馬,管軍事及內朝;老外戚王商任丞相,管外朝,兩個得力外戚輔政,應該很靠譜。

貌似很高,很理想。實則很傻,很天真。

劉驁只顧自己,卻沒替兩個外戚著想。漢朝自有外戚以來,見過新老外戚和平共處的嗎?

當年竇嬰得勢時,田蚡就對他作崇拜狀;等到田蚡大權在手時,竇嬰想拉近乎,則被人家冷屁股貼到臉上去。最後,雙方鬥得死去活來,慘淡收場。

這只是其一。

自漢武大帝劉徹設立大司馬以來,這一職位幾乎被外戚獨攬,從霍光到王鳳無不是如此。然而丞相基本都是由外人擔任。從霍光時代的車千秋,到剛剛離場的匡衡,無不是如此。

從職權分配上來看,大司馬大將軍兼管軍政一切事務,丞相主管政府事務;大司馬大將軍有拍板權,丞相亦有話語權。一個說我有拍板權,另一個說我有話語權。劉驁把兩個強悍的互相猜忌的外戚弄到一起共事,那不是故意撮合他們幹架嗎?

如果劉驁是想看外戚打架的話,那眼前這個水火不容的政治組合的確很容易滿足他的想法。

這兩個外戚中,火氣最重的是王商。王商資格老,底子厚,實力足,所以不把王鳳放在眼裏。於是乎,王商甚至在許多場合公開放話批評王鳳,說王鳳這個新外戚太過專權,什麽事都由他說了算,太過分了。

從霍光任第一屆大司馬大將軍始,漢朝沒有一任丞相敢對大司馬大將軍說句反抗的話。現在,王商開了第一炮。這一炮很猛,炸得王鳳心胸氣悶。

但是,王鳳按劍隱忍不發。他知道,在敵人還沒徹底亮出底牌之前,他不能抽出利劍橫空亂斬。

在王鳳看來,王商老辣、持重,後台很硬,根基很深。要拔掉這個人,無異於拔一根千年妖樹,充滿了變數。

王鳳見識王商的威力,源於一場超長大雨。公元前30年,秋天。天空像破了一樣,不停地漏水,一漏就是四十天。地上到處都是水,水流到黃河,黃河漲了,於是又倒灌上了陸地。

在漢朝,黃河就像個潑婦,經常撒野,人們都習以為常了。然而這次撒野卻相當恐怖,黃河兩岸被淹,大水像千年老蛇一樣見到人就驅趕,好像要追到長安城。

這時,整個長安城都震驚了。消息馬上傳入宮裏,劉驁怕了,王鳳也怕了。待到他們了解情況,長安城已經一片混亂,居民驚慌失措,仿佛末日降臨,於是全城集體向天哭起來。

劉驁馬上召集君臣開會商討對策。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立即提出一個方案,如果大水進城,皇太後和皇上先登船。然後下詔,讓長安市民登長安城樓避難。

在場的高官一致認為,這個主意可行,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但是,有人站出來提出了異議。王鳳一看,原來是時為左將軍的王商。

王商認為:自古以來,從來沒聽說過大水倒灌首都,就算是無道的政府時代,也沒發生過這等怪事。現在天下太平,突然傳言黃河倒灌長安,肯定是謠言。既然這樣,突然命令長安市民登樓避難,只會引起進一步的恐慌,後果不堪設想。

劉驁認為王商說得在理。立即派人先去摸清情況,很快的,派出去的人就回來報告,外面果然是以訛傳訛,混亂已經平定,長安市民已經回家了。

此話一出,劉驁對王商刮目相看。王鳳則在一旁羞慚異常、丟盡老臉。

那時,王鳳就有一股不祥的預感,如果沒猜錯的話,王商是他的潛在對手。果然不久,王鳳推波助瀾,終於把匡衡趕回了老家,劉驁隨後就宣布王商出任丞相。

老實說,劉驁封王商為丞相後,王鳳很受傷。忙活半天,竟然是替冤家鋪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這是什麽天理!

每一個強悍的對手背後,都有一個雄厚的資本。王商被天子器重,那是其一;更讓王鳳郁悶的是,王商還長得特帥,身高八尺,容貌過人,極富人格魅力。據說,有一次匈奴單於來長安,在路上碰見王商,立即被王商的魅力折服,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感嘆:漢朝國相,真的很帥,很酷。

王商才華出眾,威名在外,這是其二,更是讓王鳳恨死的地方。但是,王鳳還是堅忍著。然而,眼下發生的一件事,讓王鳳忍無可忍了,他決定出手。

這是一件小事,但是在王鳳看來卻很大。事情是這樣的:瑯琊郡出現災害,受害面積將近一半。於是,王商決定問責,派人調查,準備將郡長辦了。消息一傳出,王鳳就來了。

王鳳以商討的語氣對王商說:“瑯琊郡的災害是天災,又不是人力所為,郡長是個好官,您這樣就想將他撤了,是不是太冒然了。依我看,還是算了吧!”事實上,王鳳這翻話是替郡長說情來的,因為這個郡長是王鳳的親戚。然而,王商很果斷地告訴王鳳,不行,一定要按程序將他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