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官官相鬥(第5/9頁)

韓延壽聽說此事,感動得痛哭流涕,派醫生上門替縣尉看病,又攜帶厚禮親自上門看望,搞得那縣尉感動得不好意思再自殺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在潁川郡的官場和民間都傳開了。從此,潁川郡互相攻訐的案件,直線下降,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直線上升,政績全國第一,為天下之最。

漢朝出了個劉病已,東郡出了個韓延壽。好官啊。我想,這應該是東郡人民對韓延壽的高級評價。

韓延壽在東郡呆了三年,他沒有白忙活,因為他的出色表現,劉病已給他換了一份好工作——北長安(左馮翊)市長。當然,東郡的公務員也沒有白幹活,在韓延壽調離東郡前,劉病已下詔,給全國基層公務員漲一半工資。

當韓延壽來到北長安市,發現劉病已給他找的工作,的確是好工作。北長安這個地方,治安挺好,官吏幹活也挺賣力。韓延壽發現,這裏根本就不用他操心,沒他什麽事。

在漢朝,官員調動,也是有考查期限的。韓延壽這個北長安市長,考查期限是一年。那一年,韓延壽幾乎不去哪裏,啥事也沒做,竟然順利轉正了。然而,轉正後的韓延壽,仍然無所事事,整天賴在市裏不動。這時,有人有意見了。

有意見的人,是韓延壽的秘書長。秘書長認為,韓延壽一年多了,不出去幹點什麽,好像臉皮也掛不住。於是,在秘書長的安排下,韓延壽決定出門考察。沒想到,他不出門則罷,一出就整了一件大事。正是這件大事,韓延壽讓整個北長安市,都為之震驚了。

事情是這樣的:韓延壽巡察到高陵縣(今陜西省高陵縣),突然被告狀的人攔下。告狀的人,是兩兄弟,他們因為爭奪田產,互不相讓,想讓市長給他們裁決一下。然而,兩兄弟你一言我一語,才說完,韓延壽一臉悲傷地看著倆人,啥都不說。

過了許久,悲傷的韓延壽才說了一句很傷感的話:我以為我來北長安市,是來做榜樣給你們學習的。沒想到,我那德治榜樣在這裏沒起到實際效用,所以才有今天這種兄弟為爭奪田產打起官司的糗事。這事對高陵縣長官和長老,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對來我說,更是一件蒙恥的事。這一切都是我的過錯。我什麽都不想說了,先讓我回去閉門思過吧。

韓延壽說完,轉頭就走,回到縣政府賓館,閉門不出。接著,縣長就聽到消息:市長病了,一臥不能起床。

這下問題鬧大了,高陵縣裏一片混亂。上到縣長,下到管教化的鄉村長老,全都急壞了。急了也沒用。最後,高陵縣長及他的秘書長,甚至鄉村長老,全都主動跑進監獄,承認有罪,等候市長大人定罪。此事一傳出,高陵縣民間一片嘩然。

只不過因為一樁民間土地財產糾紛,竟然讓市長自我問責,縣長自己投獄,真可謂是天下奇聞啊。事實上,更奇的還在後面。互相狀告對方的兄弟家屬,聞聽市長替他們家的事急病了,也關起門來,在家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他們批評的結果是,狀告對方的兄弟倆,應該向市長認罪,不應該為這點小事,傷了彼此和氣,又壞了教化的風氣。

最後,爭奪財產想打官司的兄弟,全都剃了光頭,裸露背肉,登門求市長懲罰。韓延壽一聽兄弟倆官司不打了,高興得病也好了。他走出門來迎接客人,並設宴招待。然後,韓延壽趁機開了一個道德教育報告會,勸告全高陵縣,甚至全北長安市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知錯改錯,以爭奪財產為恥、以謙讓和睦為榮的良好作風。

那時候,沒有廣播,沒有電視,沒有網絡。但是,韓延壽的思想道德報告,卻傳遍了北長安市的二十四個縣。從此,接受過他教育洗禮的人,有狀也不好意思告了。北長安市教化之風,日益優化。而韓延壽的美名,被東南西北風,吹遍天下,感動了諸多漢朝人。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

三 蕭望之

公元前59年,春天,三月十六日,漢朝丞相魏相薨。夏天,四月十九日,禦史大夫丙吉,被劉病已拜為丞相。秋天,七月二十六日,丙吉騰出來的禦史大夫位,劉病已則留給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蕭望之。

蕭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後遷居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世代以務農為業,到了蕭望之這代,突然冒出他這個好學的人。於是,他先在縣裏學習,再到長安太常深造,拜名人夏侯勝為師,不久,學術名聲在長安日益隆起。

然而,關於蕭望之家世,古之就有爭議。主要有兩種版本,一種認為,蕭望之是蕭何七世孫;又一種認為,蕭望之和蕭何根本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人,說蕭望之是蕭何七世孫,那是蕭望之後裔牽強附會,故意炒作。認同蕭何之後說的,證據有二:一是《南齊書》高帝紀,二是《梁書》武帝紀,上面寫得很明白。否定蕭何之後說的,是唐朝訓詁大師顏師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