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巫蠱案(第3/5頁)

公元前129年,此年離上次馬邑埋擊匈奴失敗,僅隔四年。自上次交惡以來,漢匈深度翻臉,但還不夠徹底。雙方還保持貿易關系,漢匈邊境上的關市仍然生意興隆。

匈奴離不開關市,因為漢朝擁有的絲綢品等許多物品,是他們馬上民族所無法制造出來的。漢朝仍然向匈奴開放關市,以物利誘,暫時穩住他們。相對搶劫來說,關市利潤實在微忽其微。於是,好久沒過搶劫癮的匈奴,突然手腳全癢起來,決定趁著冬天出來幹一票大的。

匈奴此次進攻,戰法老套,突襲而來。方向,上谷郡。當匈奴軍沖入上谷,燒殺搶劫的消息傳回長安時,劉徹怒了。

上次打你不成,這次你竟然主動尋上門來了。於是,劉徹決定,一定要好好教訓這幫搶劫犯。

劉徹迅速行動,組織調動了四支騎軍。第一分隊首領,車騎將軍衛青,率軍從上谷郡出發;第二分隊首領,騎將軍公孫敖,領隊從代郡出發;第三分隊首領,輕車將軍公孫賀,率兵從雲中郡出發;第四分隊首領,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郡出發。

此四個軍隊負責人,每人領有一萬余部隊。他們各自的方向,邊境關市。劉徹的目標就是,掃蕩關市附近的匈奴駐軍。

早就忍夠了,開打。

漢朝這四大將軍,我必須重點介紹一個人,公孫賀。因為,不了解公孫賀,就不知道漢朝這支隊伍的底子。

公孫賀,字子叔,北地義渠(今甘肅寧縣)人,匈奴第N代移民。公孫賀家族發跡史,不過三代。首先是,公孫賀祖父公孫昆邪,在景帝時代就當了隴西太守,曾經以將軍身份參加平反吳楚之亂,有功,被賜於平曲侯。

作為高幹子弟,公孫賀打小就當上了騎士。他一出道,就傍上了劉徹。劉徹當太子的時候,公孫賀就在劉徹門下當舍人。劉徹轉正當皇帝時,又提拔他當了交通部部長(太仆)。不久,他又娶劉徹寵妾衛子夫的姐姐君孺。

這下子,公孫賀想不發達,難了。

此四將軍,除了李廣外,其他三人都是年輕將領,都沒有和匈奴正面交鋒過。這下子我們總算明白了,劉徹之所以讓衛青等人出戰,不僅僅是看在親戚份上。他更希望,能夠以他年輕的魄力,培養一批屬於漢朝的中堅將軍。

漢朝缺乏拿得出手的大將軍,那是自劉恒時代以來,一直埋在漢朝人心裏最大的隱痛。所謂大將軍,那都是靠死打硬拼,用軍功一點一滴壘起來的。一將功成萬骨枯,不怕萬骨枯,只怕萬骨枯了,將軍也隨著倒下去。

現在,機會就擺在衛青等人面前。

前途是明是暗,那就得靠自己的實力了。

事實上,只靠實力,還不能完成一個無名小輩向大將軍的蛻變。他必須還要有個條件,一個好運氣。

恰恰是,在這四人當中,衛青最具實力,也最有好運氣。衛青兵馬一到關市,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戰爭和打架是一樣道理的,誰的拳頭硬,誰的脾氣大,往往誰就贏了一半。再且,一個想打架,但是又沒打過架的,對打架的向往和激動,那是李廣這個久經沙場的人所無法形容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衛青此次出征,他是懷著打架的激情而來的。他好像要證明給世界看,曾經被異母兄弟欺負,被劉嫖欺負的騎奴,不是個懦夫。展現英雄最好的市場,就是戰場。讓戰場見證一切吧。

事實證明,衛青具有打架的潛質。他的部隊像瘋子一樣,看到匈奴就追著咬。匈奴人見過蠻的,也見過橫的,但是就是沒見過瘋的。面對衛青的騎軍,他們只有發揮匈奴人的特長,瘋跑。

匈奴人在前面瘋跑,衛青在後頭瘋追。這一追,就追到了龍城。

龍城,匈奴的著名城堡。匈奴族在龍城祭祀龍神,故名龍城。其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

衛青這一戰,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那叫痛打落水狗。匈奴被衛青騎軍斬首的,約有七百來人。

七百個頭顱,對衛青來說,似乎是個小數目。然而,這個數目對衛青的死難兄弟公孫敖來說,簡直就是個大數目了。

在三個年輕的將領當中,他輸得最慘,七千余的騎軍像肉包子打狗一樣,全被匈奴吞了去。公孫賀比本家兄弟公孫敖稍好一些,兵沒折,卻徒勞無功,白跑一趟。

公孫敖還不是最慘的,輸得最沒面子的竟然是老將李廣。李廣那騎軍沒了倒是其次,他竟然被匈奴活捉了去。

這下子,面子真的丟大了。

李廣生猛,天不怕地不怕,對於這點,匈奴人是知道的。因為知道,所以他們早做好了準備。同時,匈奴領導還對部下放出話來,一定要打敗李廣,生擒他來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