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衛青(第2/4頁)

於是,公孫敖糾集一幫生死朋友。一番密謀踩點後,就以突襲之勢沖進囚禁所將衛青解救出來。

哥們,太感謝你了。您的大恩大德,俺會記在心裏的。

哥們,不要客氣。這是咱應該做的。以後記住,有困難,找我公孫敖。

衛青和公孫敖緊緊地握到了一起。一旦握緊,衛青就沒想過要松掉。他會永遠報答,眼前這個義氣沖天的硬漢。

然而,劉嫖準備誅殺衛青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了。誅衛青,就是想給衛子夫點顏色看看。教訓衛子夫,擺明就是不給劉徹面子。

劉徹怒了。

馬上地,劉徹做了一件相當刺激劉嫖的事:將衛青召來,封為建章宮總管,同時兼為皇帝侍從官。再接著,劉徹將衛子夫所有兄弟姐妹通通召來,封的封,賞的賞。連好人公孫敖也沾了光。

更可怕的是,劉徹已經對陳阿嬌絕望了。

完了,陳阿嬌。你的怨婦夢,就差一句話了!

晁錯平反案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漢朝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諸多大臣紛紛上書替某人喊冤。這個某人,正是被劉啟誅殺的晁錯。

當年,劉啟誅殺晁錯之後,有人曾將得失跟他分析一番,老人家早就腸子都悔青了。不過,死人不能復生,此事又是他和袁盎密室陰謀使出來的,想昭示天下,那臉面實在太難看了。

沒想到事隔多年,舊事重提,被大臣們炒得熱火朝天。事實上,漢朝臣子並非心血來潮,無聊翻案。

在那幫人看來,晁錯代表了漢朝改良的良心。如此忠臣,舍生忘死,救國家社稷於水火之際,竟被暗箭亡命,實屬蒙了政治大冤。所以,他們一致認為,諸侯是個禍根。他們既然能做得初一,為什麽中央不能做得十五?於是,他們將矛頭直接對準了諸侯。

有必要交待一下。此時的諸侯,早不是當初那幫造反的諸侯。劉啟平反七國之亂後,早就清理門戶,將自己十三個兒子全部封為諸侯王。所以說,殺晁錯,全不關他們的事。

但是,中央大臣們就不這樣看了。反正你們是諸侯,既然是諸侯,都是一路貨色。所以,他們決定好好修理這邦尚不成氣候的諸侯,替晁錯出出氣,同時又替自己解除後顧之憂。

那麽,怎麽修理呢?這既是個技術問題,又是個藝術問題。很不好下手。

我認為,有些政治鬥爭,必須是技術和藝術雙管齊下;有些時候,根本就不用那麽多廢話,不要說藝術,甚至連技術含量都一並省了。當然,前者的前提是,兩方力量均衡,後者的前提是,必須占有絕對優勢。

時過境遷,如今天的漢朝中央,和諸侯勢力相比,占有絕對優勢。過去,晁錯是一個人在戰鬥。現在,他們是一幫人在奮戰。漢朝這幫高官決定,將晁錯的削弱諸侯方針貫徹到底。

在這裏,他們找出兩個對付諸侯的辦法。一個是晁錯使用過的,那就是設法找碴;另外將諸侯屬下大臣們抓起來亂毆亂打,逼供佐證其君有不軌跡象。

這下子,諸侯們仿佛過街老鼠,人人自危。他們都不知道,過了今天,明天會不會就有黴運降臨到自己頭上。

那怎麽辦,難道就這樣束手待斃嗎?

當然不是。晁錯是冤死的,諸侯是被冤打的。他們都能替晁錯伸冤,難道我們就不能替自己伸冤嗎?

要伸冤,不是所有諸侯都帶著眼淚一起擁向長安向劉徹哭喪來的。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派代表前往長安向劉徹做個說明。

很快地,他們選出了四個代表。分別是代王劉登,長沙王劉發,中山王劉勝,濟川王劉明。四人當中,首席發言人為,中山王劉勝。其中,長沙王劉發和中山王劉勝,分別是劉啟和唐夫人及賈夫人的愛情結晶。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冬,十月。按慣例,十月是諸侯們集體到長安請朝的日子。一大早,中山王劉勝已經跟其他三個打了招呼,一起進城。當他們四人到達長安後,按慣例,劉徹必須設宴洗塵。

伸冤的機會終於來了。在宴會上,歌舞升平,一派暖融融的樣子。然而,當劉徹和四人一番交杯碰盞後,突然地,中山王劉勝流下了眼淚。

盡管說,兄弟難得一見,但也不至於感動得泣不成聲了呀。劉徹一看,就覺氣氛不對。於是,劉徹奇怪地問道:兄弟,誰欺負你了嗎?何必這麽悲傷?

劉勝:肯定是有人欺負我了嘛。不然,大過年的我能哭得這麽悲傷嗎?

劉徹急切地說道:誰欺負你們了,請直說。

劉勝:按輩分來說,陛下應該稱我為兄。作為兄長,有些話積在我心裏很久了,現在不得不發了。老實說吧,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受欺負,在座的幾個諸侯,都是受害者。當然,欺負我的人,不是陛下您,而是陛下您身邊的那幫大臣。他們抓我臣,虐我情,弱我志,整得我們個個都像飄於塵埃中的鴻毛,連個基本的安寧感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