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可怕的呂雉(第2/6頁)

常人言,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話如果放在十年前給劉邦講,他是信的。想當初,進入鹹陽宮,樊噲硬沖入宮,力勸離城回駐灞上。後來,鴻門宴上,舍命相救,情義沖天。

可是,當天下歸一,一切都將顛倒重演。女人如手足,兄弟如衣服。衣服乃可換,手足不可斷。保劉如意,就是保戚姬。為了戚姬,劉邦連劉盈都想廢掉,搞死樊噲又算什麽玩意兒?

於是,劉邦殺意頓起。然而,因為廢立太子一事,劉邦已經氣暈了張良。朝中能與劉邦議事和謀事的唯有陳平,劉邦只好寄托於陳平,希望他能找出一個絕招不動聲色就能幹掉樊噲。

果然,陳平不負劉邦所望,立即給他支了一招。這就是:派遣周勃秘密跟隨陳平前往燕地,以詔傳樊噲,殺其軍中,以周勃代其將兵。

一直以來,周勃和樊噲都披著同樣的戰袍,騎著同樣的戰馬一起出生入死。如今,劉邦突然教他殺將取之,這叫周勃實在意外。

陛下啊,您怎麽是越老越糊塗了呢。想當初,如果沒有樊噲,估計你早就被項莊一劍斬下頭顱當酒壺了。如今,只為一小人讒言就大喊要殺,這是不是也太那個了啊?周勃只顧心裏想著,卻不敢說出口。劉邦命令已下,他不得不藏在陳平的大馬車下,窩著郁悶的火前往燕國。

然而,馬車一離開長安,陳平馬上就變卦了。他對周勃說道:樊噲不能殺,一殺我們就跟著玩完了。

陳平把周勃說得一愣一愣的。支招的是你,變招的也是你,你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陳平鎮定地說道:道理很簡單嘛。樊噲是陛下的故人,而且功高蓋世。更更重要的是,他的老婆是呂後的親妹妹。憤怒出糊塗,盡管陛下說要殺樊噲,可是萬一他後悔了怎麽辦?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陛下不後悔,可是陛下重病在身,命在旦夕,他崩後,呂後和樊噲的老婆呂須能饒過我們嗎?

周勃恍然大悟。轉而又疑惑地看著陳平,不殺,陛下怪之,死罪;殺樊噲,呂後責之,亦是死罪,這教人如何是好?

周兄,您別緊張。我既然能想得出招,肯定就有破招之法。現在,我們唯一的好辦法就是:綁架樊噲,囚往長安。如果到時陛下反悔了亦來得及,如果真殺樊噲,我們亦能推脫責任。

妙,實在妙。

周勃立即轉憂為喜。更妙的還有,陳平已經想好一個捉樊噲的好計。當他們未行至樊噲軍中,陳平築起高台,召樊噲前來聽詔。

陳平這招就叫引蛇出洞。他曾經說過,捉韓信,不過一力士耳。捉樊噲何嘗不是如此,只要他一露臉,馬上就成為甕中之鱉。更讓周勃叫絕的還有,樊噲此趟必來,因為陳平已經為他準備好了禮物,那就是“節”。

於是,陳平派使者持節前往樊噲軍中。果然,樊噲很爽快地獨自策馬前來受詔,陳平一看到樊噲,拿出詔書宣布一大堆死罪。樊噲一句話都沒有申辯,直接反扣雙手,等待綁繩。此時,周勃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入樊噲軍中,取代樊噲將軍之職。

這一切,猶如排演過一般。沒有一絲差錯,沒有半點意外。樊噲的表現著實讓人意外。但是往深裏一想,一切都明白了。樊噲勇猛過人,卻甘願束手就擒,不爭不辯,反而使誣陷不攻自破。陳平是很明白這個道理的,問題是他不知道劉邦會不會明白,更不知道的還有,呂後能不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四月,陳平押著樊噲返回長安。這時,劉邦駕崩的消息傳來。陳平先是震驚,接著是慶幸,繼而又是一陣深深的恐懼。

他震驚的是,劉邦不辭而別;慶幸的是,有先見之明,沒有幹掉樊噲。恐懼的是,樊噲的老婆呂須尚在朝中,只要她向呂雉一番讒言,追殺令馬上會趕來。

陳平當即的反應是:快。他一定要在呂須向呂雉進讒言之前,趕回長安把事情向呂雉說清楚。不然,縱有千雙佛手,亦是難以救之於萬劫不復之中。於是,陳平命令押解樊噲的士兵緩行,他搶先趕回長安。

事實證明,陳平第六感果然正確。此時,長安調令已出,他半路上碰上使者,使者宣詔,調其與灌嬰屯守滎陽。

其實,這正是呂雉的調虎離山之計。

陳平不是傻瓜,立即接詔,繼續趕往長安。陳平這招就叫趕為上策。如果聽命前往滎陽,必定讓樊噲老婆大人呂須有進讒言機會,那必死無疑。要死,也要告訴呂雉真相,死個明明白白。況且,這也是自救的唯一希望。

陳平終於趕回了長安,他第一件事就是奔往宮中哭喪。司馬遷用三個字來形容陳平哭喪的境況:哭甚哀。用現代話說,就是哭得特別慘烈!

陳平不得不裝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