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救世主(第3/4頁)

今天,劉邦將高舉《孫子兵法》之旗幟,讓汜水把曹咎變為第二個陳馀!

只要是讀過《孫子兵法》的都知道一句話:令半濟而擊之。這話的意思是指,在對方軍渡河至半、進退維谷之際,攻擊制勝。半渡而擊,這是兵法的深刻總結,更是千百個偉大的軍事家們不得不防的招數。

但是,身為項羽參謀長的曹咎,似乎已被劉邦罵得昏了頭腦,打開城門,連前後左右都來不及觀察,就朝對岸的漢軍撲去!

曹咎,你死定了!

曹咎沖出去,司馬欣只好也跟著他沖鋒。當楚軍才渡過一半汜水的時候,劉邦實踐偉大兵法的時刻來了,只見鑼鼓震天,漢軍迎面向曹咎撲來,而埋伏在成臯城下的另外一支漢軍有如神鼠出洞,配合對岸兄弟對曹咎形成前後攻擊之勢!

夾擊!脫毛!鳴金收攤!

實踐是檢驗兵法的唯一標準,在這次挑戰當中,曹咎又成了佐證《孫子兵法》的一個歷史反面教材。漢軍攻破楚軍,曹咎和司馬欣及董翳全部自殺,劉邦再次入主成臯城,項羽的金銀珠寶全成了他的囊中物,更重要的是,敖倉的糧食又全部被他占有了。

回頭看這場挑戰,如果曹咎不敗,那簡直是天理難容。霸王項羽都知道劉邦的厲害,虧曹咎還是大司馬,卻還自我失控,這種人,如果不是早年救過項梁,項羽早就該打發他回江東種田算了。

輸都輸了,說什麽都沒用了。遇到這種事,要說最傷心的,不應該是我們,而是項羽同志。當項羽剛剛把彭越搶去的十七城全部收回來時,他就聽到了曹咎兵敗的消息,心裏只有一種感覺,痛,痛,痛!

痛殺我也!

項羽最大的心痛不是因為曹咎司馬欣之流的自殺,而是成臯城的淪陷。成臯城藏著他多少沿路搜刮的財物,而且成臯城一旦失去,就失去了占據糧食之地敖倉,那以後楚軍的糧食供給麻煩就大了。

一點都沒錯,項羽馬上就要嘗到失掉成臯的嚴重後果!

項羽只有一邊捂著痛痛的心,一邊立馬調兵向成臯撲去!此時,劉邦還有另外一支軍隊正在滎陽東圍攻楚軍大將鐘離昧,他們聞聽項羽回軍,紛紛撤退,退到險阻地帶駐守下來充當觀眾看項羽。

項羽奔到廣武。廣武,山名,東連滎澤,西接汜水,形勢險阻,山中有一斷澗劃開,分峙兩峰,劉邦已在西邊依澗自固,如此形勢,項羽縱使有千軍萬馬也難以撲向劉邦,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廣武以東澗邊築壘,與漢軍相拒。

這一對峙,數十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打持久戰,這是劉邦最願意看到的。他鍋裏有米,就算耗到明年也不怕,然而項羽就不一樣了,軍隊乏食,軍心動搖,糧食問題從來沒有如此嚴重地威脅過楚軍!

怎麽辦呢,再這樣煎熬下去,這仗恐怕都不要打了,只憑饑餓就足以把楚軍擊垮!

天皇老子都不怕,卻無緣無故地被饑餓拖垮,那當然不是項羽想看到的。不管日子有多難,智慧有多窮盡,一定要想出一個妙策!

但項羽的智慧已經枯竭,他唯一的妙策就是,威脅和挑戰!

現代戰爭中,最厲害的就是核威脅,但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項羽沒有核武器,也沒有飛機大炮,馬兒也不能躍過溝澗,他認為對劉邦最厲害的威脅就是——人質,這個人質就是劉邦的老爹劉太公及老婆呂雉阿姨。

搞綁票,強敲詐,這是我們現代的黑社會電影中最常看到的鏡頭,黑社會之所以興起綁票之風,當然不是受項羽影響,而是掌握了人性中的弱點。

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的產物。換句話說,人是絕對不能擺脫社會關系而真空存在的。但不管人類有多少種社會關系,在人類個體的心裏,沒有一個社會關系能夠比血緣關系更能左右他們的感情。

一點都沒錯,親情當然是最能傷到人類內心的痛處的,就好像王離的爺爺王翦殺了項羽的爺爺項燕,也如項羽烹了王陵的母親後,讓王陵生不如死一般。

項羽在溝澗東邊架起了一塊極大的砧板,把劉太公及呂雉架出來,然後對著西溝喊話,劉三,你趕快投降,不然別怪我烹了你老爹!

項羽的臉上掛著天真的笑容,他相信劉邦對他這個偉大的創舉,肯定會表現出無限的膽怯和畏懼。對父愛的流失,對妻愛的掛戀,永遠使人類對生老病死保持著一種莫名的恐懼和敬讓,項羽如此,他以為劉邦亦會如此。

但是他馬上發現,他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項羽忽略了一點,他的對手不是王陵,而是無賴加流氓的劉三。劉邦跟劉太公是父子,難道他跟劉盈就不是父子嗎?當初,劉三兵敗彭城被楚兵追殺時,為了逃命他連孩子都要踢下車去,還怕你項羽烹了老爹,你嚇唬誰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