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可怕的韓信(第2/3頁)

周勃和灌嬰真是欲哭無淚。陳平,你狠,你牛,你厲害,我們服了你,總行了吧。

可怕的韓信

章邯:夏天的葬禮。

對劉邦來說,這個夏天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四月彭城敗戰,五月反襲擊成功,六月,他又拔掉了一個死敵,這個人就是天下第一守城王:章邯先生。

章邯死守廢丘已足足十個月之久,這對於火燒眉頭的硬兵圍城的時勢來說,已經是奇跡中的奇跡了。廢丘,西周之故都,時稱犬丘,後秦統一六國被廢掉,故又稱廢丘。可以這麽說,廢丘是一座曾有著無限光榮和驕傲的歲月,然而滄海桑田,歲月無情,它已淪落成了一個再無舉足輕重的廢都。

項羽當初封章邯為雍王定都廢丘,不知他有沒有想過要用這座廢都把章邯囚成一個廢人。如果項羽真這麽想的話,他終於在有生之年看到了這一天,但使章邯變成廢人的不是項羽,而是劉邦屬下赫赫有名的韓信大將軍。

但章邯之所以能守住廢丘,不全賴於他的守城之術,還得賴於廢丘城下環城的護城河。城中有城,城外有墻,墻下有河,有河必有橋,這是古中國城市的一個基本特色。當韓信整天在廢丘城外琢磨攻城之計時,章邯就在城上看著韓信,這一幕仿佛又回到了當初章邯打魏咎攻臨濟城的詩人意景: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魏咎曾經無情地裝飾了章邯的夢,如今韓信也準備用章邯來裝飾他的軍事夢想,完成韓信這個夢的不是一輪明月,正是廢丘城下這條寬闊的護城河。

蒼天似乎也看出了韓信的計謀,為章邯傷心地掉下了送葬的大雨。天淚也不能改變韓信的初衷,他決定引水灌章邯,把他淹死在城裏。

這真是一個天才的想象,當傾盆大雨從山上直奔而下流入了廢丘下的白水河時,韓信立即命令樊噲把下遊堵住,無處可流的白水河突然搖身一變,一半河水像一條瘋狗一樣狂咬著古老的城墻,一半河水像老鼠發災一樣全部鉆進了城內,章邯的末日到了。章邯一生征戰無數守城有術,學過槍戰,學過火戰,就是沒學過水戰,如果想學大禹治水,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老子說,水是世界上最柔弱之物,水利萬物而不爭。然而水也是世界最無情之物,它溫順如女子,發狠如毒婦,如果是漢軍登城還可以把他砍下來,但廢丘城又無下水道,你如何把它砍得斷?

完了,完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章邯,你還是乖乖地出城投降吧。

韓信你就得了吧,我就是死,也不會成全你的胯下之辱。章邯眼看突圍無望,只好很男人地拔出劍,往脖子上一抹,自殺殉城。

滔滔河水,鮮血無情,漂亮的口號永遠遮不住人性自卑的流露,章邯自以為是真男人真英雄,可他當初率領二十幾萬秦兵向項羽投降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到底是真男人還是假英雄?

光榮與驕傲都不再重要了。讓章邯這場夏天的葬禮也為天下無辜死去的人送行吧,讓夏天的雨水快快洗凈大地的鮮血吧,讓新一輪的太陽燦爛地普照天下,這或許才是真英雄們最光榮最驕傲最偉大的事業!

但路漫漫其修遠兮,陽光之道何其遙遠,殺戮之後也並非是鮮花,前面等待著劉邦和韓信的,將是更加慘烈的殺戮和流血!

六月,劉邦立劉盈為太子,大赦罪人。然而,接二連三的喜事並沒有給劉邦帶來好運,時逢關中大饑,一場可怕的饑荒像蝗蟲般鋪天蓋地席卷而來,一時關中米價暴漲,屍橫遍野。

這是千百年來,中國百姓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慘象。這是戰爭帶來的直接傷害,更是大分裂大混亂時代所帶來的必然結果。黎民多渴望國家統一,百廢振興,安居樂業,但渺渺蒼生如蟻行道路,一陣風吹都經不住,又何來改造歷史命運的力量?

改造歷史的力量,永遠是集中性地體現在諸侯們身上的,除了老天爺外,他們是百姓唯一可以寄托的人。百姓相對於諸侯或者皇帝,就好像孩子之於父母,然而天下父母愛子者多,諸侯愛民者少,百姓對於諸侯們的奢想,就好像羊對狼的寄生,有哪群羊是與狼和平共處一生一世的?正所謂亂世,亂的也不是你個人的事,苟活亂世如同鬼神上身,不當牛鬼,就當蛇神,都是一路的悲慘貨色。

好了,不用發牢騷了,牢騷永遠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還是讓我們勇敢地回到現實當中來吧。

面對無情的大饑荒,劉邦和蕭何就像一對可憐的父母,只好鼓勵自家的孩子逃跑,逃到那漢中及蜀中的天府之國。

劉邦這個建議絕對是正確的,盡管巴蜀山高水遠,但亦有它的好處,那高高聳入雲端的山峰及驚險的懸崖峭壁,像一個天然屏障阻住了戰火向西南燃燒,從而保住了西南天空的純凈和土地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