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陳平投奔項羽(第3/4頁)

果真,第二天劉邦就向漢軍宣布,拜陳平為都尉,兼任陪車侍衛(參乘)兼大軍保護官(護軍)。

這是繼韓信拜將之後,漢軍當中出現的又一個爆炸性的新聞。沒想到的是,漢軍諸將一聽說劉邦要拜陳平為都尉,立即發出一片破罵聲和牢騷聲。在這些人當中,吵得最兇的是周勃及灌嬰等高級將領,他們最不滿的是,劉邦憑什麽任命陳平為護軍?

護軍的工作就是監督諸將,周勃和灌嬰等人都是與劉邦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而陳平不過是項羽手下的一名逃將,劉邦對他還沒有經過全面摸底和檢修,就要把這個不安全可靠的監視器安裝在漢軍當中,萬一他是項羽派的間諜,那漢軍不是就要死翹翹了嗎?

再說了,一個韓信已夠他們受了,如果每次來一個外人說自己有才,劉邦就把軍中的重要位置留給他,那周勃這幫兄弟往哪擺?他們在戰場上拼死拼活,難道永遠都讓他們掛著十年不變的軍職嗎?

不行,這個叫陳平的人是一定要轟走的。於是,周勃一煽動,士兵們也跟著嚷嚷不服氣陳平當護軍,牢騷像蒼蠅和蚊子的聲音,頓然在漢軍的天空上嗡嗡地響起,傳到了劉邦帳內。劉邦不是傻瓜,他早聽到了將領和士兵們的不滿聲音,但他並沒有進行撫慰。就讓他們吵個夠了,我就當是耳朵聾了,眼睛瞎了,什麽都聽不見,什麽也看不見。

事實上,劉邦裝聾作啞是一種很高明的做法。兄弟們有牢騷也是正常的,哪裏有冒尖,哪裏就有妒嫉,這是人性使然。不過陳平這人到底怎麽樣,不能過於迷信人類個體的揣摩,應該相信時間的檢驗。再說了,當初這些人不也對韓信的能力懷疑過嗎,可事實呢?如果不拜韓信為將,大家說不定現在還蹲在漢中喝西北風呢。

其實,劉邦除嘗到封韓信的甜頭之外,封陳平也是形勢所迫,他這招又叫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想想就知道了,韓信投奔,拜將;張耳投奔,厚禮;陳平投奔,任都尉,升護軍。天知道下一個還會是誰來投奔,然而不管誰來,劉邦都會告訴他,跟著我劉三混,絕對不比項羽差,你們有可能是下一個韓信或者陳平。

到此為止,隨著陳平的到來,劉邦和項羽這場足球式的爭霸賽,將不再是四個人對兩個人的戰爭,而是五比二進行的比賽了。

就差一聲響亮的沖鋒號了!

亢龍有悔

順德者未必昌!

沖鋒號終於吹響了。

三月,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這個戰火紛飛的春天,是真正屬於漢王的春天。在短短一個月內,劉邦得陳平,降魏王豹,一路春風得意鼓歌而前。

乘著勝利的歌聲,劉邦繼續向東挺進,他南渡黃河,把部隊開到了洛城新城(今河南省伊川縣)。劉邦剛駐軍下來,當地有位姓董的老先生竟主動找上門來,給漢王獻了一件珍貴的寶貝。

這個寶貝不是什麽珠寶,也不是絕世美女,而是一個比寶貝還寶貝的意見。

董老先生這樣對劉邦說:古往今來,兩軍對壘,從來都是順德者昌,逆德者亡。今天下楚漢相爭,項羽無道,又流放誅殺了義帝,他可謂是天下人人討伐的對象。如果漢王您能施行仁政,推廣信義,率三軍主動為義帝發喪,以討賊之名號召諸侯共力征伐項羽,那麽四海之內,將無人不仰慕你的德行而追隨你!

這番話像一貼清醒劑,讓劉邦一下幡然省悟。

劉邦殺出漢中奪回關中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麽?是義帝之約。那兵出關中向江東推進掛的又是什麽名?當然是為了當皇帝。但是心裏想當皇帝就算了,千萬不能說出口,一說出口就是犯大忌了。可問題來了,說當皇帝,天下就會說你野心大,不配為你效勞賣命。不說嘛,人家就會說你私心重,只顧報仇,卻不顧蒼生死活。

看來,劉邦還缺一個出師之名,他要想奪得天下,就要懂得先給自己正名。

正名之說是孔子發明的,更是儒家的專利。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師出無名則兵必敗,項羽殺義帝正好授人之柄,劉邦為何不好好利用他的錯誤,好好地懲罰他呢?

我們不能不感嘆董老這個高明的見解,就算張良陳平之流也不能不佩服這是個偉大而正確的意見。民國時期厚黑學大師李宗吾認為,皮厚心黑,是古來成大事者都必持的兩件法寶。但並不是所有的皮厚心黑者都能成功,要想修成一個高明的厚黑人,還得在厚黑兩字表面塗上一層光亮的仁義道德。

如今,董老建議劉邦以正名之說為義帝發喪,不就是教劉邦給自己塗上仁義道德來充當保護色嗎?

其實這何止是保護色,它簡直就是一套攻不可破的防彈衣,更是進攻敵人最銳利的武器。劉邦和項羽相鬥就好像兩兄弟在大街上打架,其他的兄弟要麽懶得勸解,要麽就是看熱鬧。但劉邦突然對其他兄弟吼出一句,他媽的項羽把我們老爸都殺了,你們還愣著幹嗎呀,那其他兄弟想不幫他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