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為國除奸(二)

土木之變後,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在左順門為群臣擊斃,因為這件事裏有天子的授意,馬順被定義成奸佞,殺人的大臣並沒有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自那之後,左順門這個地方,就被人為的賦予了一層正直含義:大臣在此捶殺奸賊無罪。

這種含義,並沒有寫進成文法裏,如果真的在這裏殺人,也不能拿出這個理由來為自己開脫。但是,大明朝的臣子心中,終究是把這裏看成了一個捍衛自己理想與道統的神聖場所,只要殺的人被定義為奸臣,殺人者也是仕林清流的話,處理上也就不會嚴苛到殺人償命的程度。

翰林是儲相,國朝官吏中,清貴第一,是清流中的清流。即使是天子,也不可能因為殺人,就把所有的翰林都予以處置。幾個人面面相覷,最終下了決斷:一切就依升庵兄之見,只要有升庵兄帶領,我等願意潑出性命,為國除奸。

在左順門外值守的是幾名小宦官,與之配合的是負責宮禁安全的錦衣衛。自從土木之變後,這裏就沒發生過什麽問題,於這裏擔任護衛者,往往只是個儀仗,充當一個活道具。幾名值班的護衛,都是長身大面的勇士,身上穿著盔甲,腰裏挎著長刀,日光下鎧甲耀眼,很有些氣派。披掛鎧甲的人,看上去也是面目威嚴,但是思緒,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

忽然,一名小宦官神色慌張的跑過來,猛地推了一名護衛一下“幾位爺台,大事不好,一大堆人在門外面轉來轉去,神色很有些不善,咱家怕是要出事。”

幾名值守的錦衣聽到這消息,也紛紛從神遊的狀態中恢復過來,撒腿跑到門首觀望,能被派到這裏值勤的,都是有一定手段,在衛裏也算是精兵。眼光,身手,都非常出色。有一些人甚至有過殺人的經歷,如果來的人真的可疑,肯定逃不過他們的法眼。在情勢危急的時候,拔出刀來斬人,也絲毫不奇怪。

可是為首的錦衣先是面容嚴肅的仔細觀察了一陣,隨後就一臉釋然的長出了一口氣,回頭對那小太監道:

“你這是什麽眼神,這也值得大驚小怪麽?一群翰林老爺,打頭的是楊慎楊大公子,能有什麽大事不好的。難道你是說楊大公子要造反?”

“不不,奴婢沒這個意思,我也認的出,他們都是翰林院的。可是看他們的神色,還有舉止,怎麽感覺不大對勁啊。這可是一群文人,可現在看他們的模樣,就像是……像是……”太監看著他們的神色,想要找到一個詞來形容,卻一時想不到有哪個合適。

還是那名錦衣提醒道:“就像街面上的潑皮準備埋伏起來打人,那幫人打群架時,都是這個德行。要是他們手裏拿著鐵尺磚頭,我就真當翰林老爺要在左順門外面打群架呢。可他們是文人啊,都是群書生,他們能打誰?再說,這是一群翰林,裏面還有首輔的公子,不可能動粗的,你想太多了。”

那些翰林們在外面忙碌了一陣,作為國朝未來的廷臣預備役,這些人是不缺乏做事的眼光和手段的。就算一個單純的伏擊,他們也會選好合適的地點,事先勘測好進攻及撤退的路線,包括分工合作,保證如何不讓人跑掉。

將一場伏擊策劃成一次小規模軍事行動之後,即使一些原本不怎麽願意的翰林,這時也變的有些躍躍欲試,還有人發動了自己的關系,去張家灣摸消息,準備搞清楚張孚敬等人過來的具體時間。

等到一切做好之後,有人將計劃寫在紙上,供同僚傳閱,最後交到楊慎手中。這位大明才子,現在就成了這些人的盟主頭領,幾乎所有的翰林,都惟他馬首是瞻,整個行動都由他策劃指揮。

揮手告辭之後,楊慎回家的路上,心裏都有些激動,他受到的關注以及吹捧已經夠多,一些文人才子的誇獎,對他而言其實只能算是家常便飯,不值得欣喜。他真正覺得滿意的,是這些翰林對他的擁護。

翰林院裏,坐的都是儲相,未來的閣臣,大多會在這裏選拔而出,所有的翰林擁戴一個人,那這個人成為首輔的概率,差不多就有九成以上。自己的父親年事已高,如果自己可以接過他的位子,形成父子雙首輔的格局,肯定會在歷史上成為佳話。

他並不貪戀權位,由於性格的原因,他對於官職之類的東西並不感興趣,反倒是覺得官做的越大,越不得自由。像楊廷和那樣,把生命裏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拯救這個國家上,對他而言,其實是個折磨。但是,自己總該為父親分憂,讓他能夠及早的休息,不至於真的累倒在任上。

等到這次捶殺了張、桂二賊,自己差不多就是這些翰林的首領,接下來,就該朝著閣臣之路前進,屬於自己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了。想到這些,他有些懷念的看了看天空,不知道自己下一次可以肆意的享受休閑時光,不用操勞國事,會是什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