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甲(二)

“昔日孫武演陣,吳王妃不遵號令亦斬,是以吳軍令行禁止,可稱強軍。今日,主將三次下令,軍卒將佐置若罔聞,可見其為驕兵悍將,不遵號令。以此等士卒臨陣,主將將令難行,何以能勝?老臣以為,其東南平倭之功,其中必有蹊蹺。”

金獻民是都察院左都禦史改授兵部尚書,以總憲而至本兵,職業習慣似乎一時還沒改過來,行動中還是有很強的都察院風格。就算是東南殺倭事中,楊慎自始至終全程參與,他也絲毫不給面子。看來如果有必要,他不介意把楊慎一起拉下來彈劾一通,很有當初坐鎮都察院,鐵面無私的風格。

嘉靖天子不嗔不喜,看向身邊其他幾位大員“眾卿,依你等之見,楊卿是否有罪?”

“臣以為,今日會操,功過兩分。新軍善戰,有目共睹。新軍不遵號令,亦是眾人親眼所見,是以應將其重新整編,著五軍都督府,重新教練,嚴軍法,明賞罰,以振士氣明綱紀,此軍方可堪用。”現任總憲李鉞是邊帥出身,帶的邊軍亦稱驕橫,不過像這種公開無視命令的,也是第一次見。

他顯然還是很愛惜這些新軍的精神,不管怎麽說,能夠反復沖殺演練兩個時辰的部隊,都不能說是弱兵。能把部隊練到這個程度,也不能說主將無能。他斟酌了一下字句,居然為楊承祖求情。

“陛下,老臣以為,楊都督練兵確有成效,但只求戰力,不求紀律。將士兇如虎浪狼卻無繩索束縛,士卒可以不遵號令,若用以為戰,必要害民。因此,只能算是不過不失。東南殺倭之功應無虛假,然東南地方所奏,新軍滋擾地方,殘虐生民之事,亦應詳查。”

嘉靖不置可否,忽然看向了孫交“孫愛卿,你也是在邊軍帶過兵的,如何看待此事?”

孫交臉上的神色頗有些復雜“萬歲,臣以為,還是招楊都督當面問個清楚為好。老臣看來,這支人馬夏日沖殺兩個時辰,又於日光下列陣,陣型不亂,兵無怨語。如果說這樣的士卒軍紀渙散,老臣無法認同。”

一語中的,金獻民、李鉞全都不再做聲。事實上,看出這個問題的大臣並不是孫交一個,但是現在內閣以及都察院包括刑部、大理寺,傳出來的風向都是要倒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當這次的會操結束後,對楊承祖的調查就要開始,隨後就會拿出他收受賄賂,貪墨軍餉的證據,接著就是對他的清算。

在這種大背景下,他唯一翻盤的機會就是這次會操,如果他能在會操中取得一個不俗的成績,說不定天子就會愛惜他的才幹,而對他高擡貴手,網開一面。這樣的結局,顯然是這次調查的發起方以及內閣所不能接受的。

也正因為此,今天觀操的大臣,實際上分為兩派,那些武功勛貴世襲將門是來站台撐場子,這些帶過兵,真正有實戰經驗的文臣,主要就是來找麻煩的。

從這支部隊的表現看,這絕對不是什麽紀律渙散的散兵遊勇,甚至眼下在國朝境內,也找不出一支有同樣素質同樣紀律的軍隊出來。可是大家都選擇性回避這一點,重點還是談他們不聽號令的事。至少要在輿論上形成導向,讓萬歲認定,楊承祖帶兵無方,把這方面的路堵死。

武功勛貴那邊,內閣想來已經跟他們通了氣,這次要動的只是楊承祖,不是那些勛貴。包括郭勛的山西練兵,都是利益交換的一部分,保證這些人不要亂說亂動,破壞內閣方面的布局。

當然,如果那些勛貴真有人不知死活的跳出來硬頂,楊廷和這邊也有足夠的彈藥,把他們一起收拾掉。是以今天這個場合,那些世代將門的勛貴們,只是帶了個腦袋過來,嘴不會說一個字,哪怕這個問題放在明處,也不會出來分說。

孫交這時候出來,卻把這個大家都在掩蓋的問題擺了出來,這就有點不配合了。金獻民等人甚至在想,他不已經和楊承祖劃地絕交了麽,怎麽還出來站台,難道楊承祖的夫人出了問題,要他女兒做填房?

眾人胡思亂想中,嘉靖已經下了命令,將楊承祖叫到了禦坐之前。“楊卿,這是怎麽回事?為什麽你的部下,不肯聽從命令,你讓他們解甲,他們聽不到麽?”

“啟奏陛下,臣受皇命,於東南練兵,定名為忠字五營,營中設宣教官,每日所講者,惟忠君二字。每日三軍用飯、操練之前,必三呼萬歲,然後方可進行。每日早晚,三軍皆呼吃萬歲的飯,穿萬歲的衣,向京師方向遙拜三次,時刻不忘,自己乃是萬歲的兵。除了天子,他們誰都不認。於東南作戰時,臣是皇命委任的帶兵官,他們自然聽臣號令,令行禁止,這不是因為服我,而是因為忠君。練陣演兵,是為萬歲所演,是以臣一聲令下,他們縱然熱死也不會動搖。可是讓他們解甲,乃是軍令,並非聖旨,三軍兒郎以為那是臣自己的意思,所以就沒人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