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打壓(二)

房間裏的氣氛,微微有了一些變化,雖然茶依舊,人的笑臉依舊,但是所有人都能感覺到,在這一切正常的平靜之下,似乎有什麽東西,在蠢蠢欲動。顧鼎臣當然不會認為楊承祖會朝自己發火,先不說閣臣身份,單說自己是來通風的,對方就不會拿自己當仇人看待。

這是一個聰明人,而非一個有力無腦的武夫,不過也有過一怒之下當街斬殺六品五城兵馬指揮使的記錄,是以他的憤怒,將會采取什麽手段發作,是誰也無法把握的事情。

可以確認的事,一種肅殺之氣在房間中蔓延,作為閣臣,這種壓力倒是嚇不倒,可是顧鼎臣或者說內閣,都不希望事情真鬧到那一步。他今天來,固然是自己的私人友誼,也有內閣方面的意願,有的選的的話,大家都希望以和為貴,天下太平。鬧到彼此翻臉動刀,那就真的是誰都不想。

大明朝文臣帶兵是常事,朝廷裏有不少文官在九邊帶過兵,或是在任內平過民亂,並非是不知兵或者沒膽氣的。可是即便是從九邊轉入內地的那些帶過兵的督撫,身上也沒有這種氣息,或者說不會在同僚面前把這股氣息真的擴散開來。

大家做官同殿為臣,有意見乃至觀點對立是常有的,但是大家都是體系之中的人,所有的問題,不管大小,都要在體系之內用規則解決。一言不合,拔出刀子撲上去,那就忒也下作,更不是官場手段。

不管你的殺氣多強,在同僚面前又有什麽用?這種怒意的表現,到底是一時控制不住情緒,還是在顧鼎臣面前示威,如果是後者,又未免太不拿這位第六閣老當一回事。總之在這片刻之間,顧鼎臣心裏已經轉過幾十個念頭,表面上倒是裝成沒看到一樣。

楊承祖並沒在意顧鼎臣的情緒波動,手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打,自言自語似的說道:

“我想,多半不是為了殺倭的事吧,當時楊慎也在,如果為了這事發難,那不是連楊新都的臉一起打了?謝遵,也不可能。那是通倭大罪,鐵證如山,如果瓜蔓累葛,不知道要砍下多少人頭,沒人會再提這事。既然都不可能,那必然發生在楊慎離開後,就只剩下佛郎機了。怎麽,是不是我在朝裏,成了賣國賊?”

顧鼎臣面上帶笑,語氣依舊平和“並不是朝裏,而是民間的一些妄人,楊都督是知道的,京裏總有些閑漢喜歡無事生非。前幾天,來了一群佛郎機使臣,接著那位滿剌加王子就跑到禮部去哭鬧,也不知他走了誰的門路,居然把這事擴散到了京師的街巷之間,百姓們還是有不少人同情他們的。但是鬧的最兇的,是一群秀才。”

這事的誘因,其實還是在幾天前,佛郎機的使臣團來到京師,向大明朝廷入貢。其表面上聲稱是接受滿剌加百姓的委托,吊民伐罪,幫著滿剌加百姓驅逐了暴虐的王子,擁立了另一位受歡迎的王族。屬於以正擊逆,不是無故侵吞,這次進京也是前來進貢加請罪,姿態擺的很低,絕對稱的上恭順。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替明佛澳門條約請天子用寶,更換為正式外交文件。

這也是澳門協議的一部分,要求佛郎機人拿一個態度出來,平息大明朝廷的怒火,讓這事不至於真的惡化下去。來的也不是真正的使節,只不過是一個葡萄牙的船長,來這裏走個過場,然後大家發財。澳門條約也需要走這麽個手續,才能真正合法化。

到大明做貿易的船長,基本都是亡命徒。只要有十倍封還,就算是讓他罵葡萄牙國王祖宗三代也不是問題,禮儀之類由禮部教授,把大明的面子給的很足,不像另一個時空的我大清,洋人來朝拜,連頭都懶得磕。可是涉外無小事,這個條約的內容一公開,在京師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守護國土的使命感,或是對夷人的先天抵觸鄙視之類的情緒,在京師裏,頓時演變成一場驅佛保壕的風氣。佛郎機人的舊帳,也被一一翻出來,從在地方上打搶,到擄掠人口,各種惡行,不一而足。順帶主持協議的楊承祖,也就成了敗類賣國賊。

這裏面背後的因素,固然有樸素的愛國情懷推動,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楊記的發展、謝家的倒台,官府經營海貿的意向表現等因素,引發的官僚層面的反彈。明佛壕境條約,只能算是個導火繩,但是引發的響動,確實有些大。

“現在京裏,一大幫秀才天天出來鬧事,認為朝廷是四海共主,要為藩屬主持公道,出兵幫滿剌加的國王復位。還有人居然懂得海圖,說滿剌加地處南洋要沖,扼南洋咽喉,為佛人所控,就會斷絕南洋諸國朝貢之路。為了保證朝貢之路暢通,也該驅逐那些夷人,給他們一個教訓。接著,就有人提到了屯門和壕境,說……說楊都督在屯門受了佛人賄賂,所以賣了國土給佛郎機人。比如您放過了大多數佛郎機俘虜不殺,反倒重金雇傭佛郎機工匠,還保留了佛郎機的城池,分明是給那些人死灰復燃的機會,總之,他們想找理由,總是找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