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初到荊紫關

陜西靠近河套地區,是大明一個重要的茶馬貿易區域,乃至從絲綢之路來的商人,也要從陜西過境。這些人對於大明的茶葉、絲綢、藥材、瓷器都有著迫切的需要。

至於蒙古,那更是什麽都缺,什麽都要。蒙古人手裏有大批的牲畜,花馬鹽池則盛產青鹽,這些都是上好的交易品。

大明朝如今開中法已經敗壞,而綱引法大行其道,鹽商們靠著手裏的鹽引,壟斷食鹽貿易,鹽價飛漲,已經嚴重影響了百姓的生活。大明百姓的收入,根本吃不上正規鹽店裏賣的鹽,大家想要食而有味,就只好去買私鹽。

雖然販賣私鹽風險大,但再大也大不過邊貿,這幹人敢冒這個風險闖陜西,還在乎倒賣私鹽麽?張九富又介紹道:

“除了這些,陜西那邊還有羊毛,那也是緊俏貨。秦王府手裏有大批的羊羔,每年都會賣一大批羊毛。我聽說眼下陜西那邊有人高價收糧食,咱這批糧食到了地方,就能賣個高價,這生意有掙無賠,百宰只管放心。”

楊承祖自己這隊人馬帶了不少糧食和絲綢,光大牲口就是十幾頭,那些手腳利落的漢子,既是保鏢也簡直力夫。商隊自己帶的那些後生都是年輕力壯,身體健壯。有不少人露著腰裏的兵器,楊承祖相信,如果目標合適,地點又比較恰當的話,這支商隊完全不介意客串一把強盜。

這個商隊是錦衣衛出面聯絡的,可靠性上沒有問題,楊承祖不擔心他們半路上黑了自己。只是惦記著,他們若是在半路上對商隊下手,自己是該幫一把手,還是裝沒看見?

隊伍一路奔陜西,張九富為人四海,與楊承祖甚是投契。兩人頗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張九富久走邊地,還傳授了不少生意經給楊承祖。他知道楊承祖是官自己是商,兩下裏井水不犯河水,誰也搶不到誰的生意,也就沒有什麽保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他於這條路是走熟的,哪裏可以住宿,哪裏的飯食得味,全都能說的頭頭是道,跟著這麽個地裏鬼出門,倒是省了不少心。

這一日商隊人馬到了荊紫關,這裏是豫、鄂、陜三省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稱。有丹江穿境而過,為南北交通之要塞,乃是水旱碼頭,一等熱鬧的所在。

等過了這裏,就要進入陜境,張九富道:“到了這,咱們得休整幾天,讓夥計們好好歇一歇,過幾天就該他們賣力氣了,現在是讓他們痛快痛快的時候。咱們還要采辦點幹糧飲水,看看有什麽合適的貨物,也可以備辦一些。等進了陜西,就找不到這麽好的地方了。夥計們,加把勁,到了城裏,先發一次工錢。”

此地既是南北要沖,塌房、腳店、招商客棧到處都是。這張九富是走的熟的,自有熟悉的客棧居住,這家客棧地方寬綽,房間也幹凈,張九富道:

“這店房說起來,還是武定侯郭千歲的關系,根腳硬紮,住這個店房,能少許多麻煩呢。”

楊承祖這一路下來,也遇到過幾波人馬盤查,都是打著各種旗號來收稅的。這張九富也有辦法,或是拿出各種文書推搪,或是見錢不多,直接付帳,倒是沒用楊承祖暴露身份。

他也知道,這麽多人,這麽多的牲口貨物,肯定會引來人眼紅覬覦,若是這店房的根腳如此硬紮,倒是一道護身靈符,少了許多麻煩。

郭勛乃是當年開國功臣郭英之後,大明朝與國同休的勛貴,而且得算勛貴中頗有根腳的主。即使楊承祖遠在河南,也聽說過他的名號。如果這店房真跟他有關,那還真不怕有誰敢來搗亂。

“武定侯郭千歲何等了得的人物,還能看上這小店房的錢?再說了,這離京師未免太遠,郭家還能到這來做生意?”他住的自然是上房,有夥計送來熱手巾和香茶,他擰了把手巾擦著臉,問張九富道。

張九富一笑“這有什麽?連咱們天家都開著皇店,下面的人,誰還不搞點生意賺點錢使?當初劉瑾未倒台的時候,天下塌房的生意他占了五成以上。現如今他倒了,他建的那些塌房,就被其他幾個公公和勛貴分了。別處不說,這城裏的塌房、腳店、客棧,差不多都有京師裏的關系。”

“雖然郭千歲自己不克分身,不過他手下的管家、莊頭那麽多,誰不能出來跑這個買賣?這店房的大東家,乃是郭千歲的門子,與郭府的三管家能說上話,這個關系可算是硬紮了。要是住一般的店房,就咱們帶這貨,準得引來官差上門找麻煩,可是這店房裏一住,就安如泰山,不管是城狐社鼠還是那些衙役官差,都不敢來聒噪。”

所謂塌房,就是指存放貨物的倉庫。這時候算是個來錢的買賣,不但貨物存放要收取費用,還得按貨物價值計價收稅。官府中人,也有耳目盯著這些地方,若是有什麽要緊的貨物在那,少不得要有人過來割一割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