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根基

乾清宮中,氣氛十分凝重。

朱由檢看著大名縣縣令的奏章,眼睛有些發紅。

大名縣的百姓居然占領了縣衙,鼓噪要求加入齊王李植的一鎮九省,這當真是一巴掌打在了朱由檢的臉上。

這一巴掌,宣告朱由檢變法政策的完全失敗。

這些年朱由檢目睹李植一鎮九省的強大,目睹大明的風雨飄搖,也曾經銳意改革。他先是在北直隸和山西均平田賦,建立法庭,號稱變法。接著又把這新法推行到整個北方。最後在江北軍潰敗整個江南都被朝廷控制後,朱由檢又迅速把新法推向全國。

朱由檢為了推行新法,曾經站在整個官僚集團的對立面。甚至在人身受到東林黨威脅後,朱由檢還是想法設法控制了新軍,最後通過東廠番子翻盤,壓制住文官強行推行新法。

朱由檢曾以為新法一旦推行,天津和大明其他地方的巨大差距就會被逐漸追上。朱由檢曾天真的以為只要抑制住士紳逃稅的行徑,只要通過新式法庭維護一下底層百姓的生存權,整個大明就會朝氣蓬勃,中興有望。

然而預料中的大發展,卻遲遲沒有出現。

雖然均平田賦後稅賦確實得到了保證,原先頻頻拖欠,甚至基本收不上來的地方稅賦開始足額征收了。地方上小農的稅賦壓力也大大減輕了,動輒被士紳和貪官逼反,加入流賊的情況再不曾出現。

但是大明其他地方卻始終沒有出現象一鎮九省那樣的經濟騰飛。

朱由檢想簡單依靠均平田賦和建立法庭中興大明,成為一個不世明君的想想最終被證明只是一個幻想。大明朝的士紳依舊是候補官員,即便不能逃稅依舊一手遮天。在地方上士紳仍然是統治階級,文官們以種種手段對抗勢單力薄的法庭,用行政命令約束法庭的職能,甚至完全對抗法庭的判決。

大明朝依舊是一個暮氣沉沉的農業社會,除了眼看就要倒塌的大廈稍微撐住了一些,除了差點就要被逼反的農民們勉強吃上了飯之外,原先期望的大變化一個都沒有發生。

朱由檢花了幾年時間,投注極大希望的新軍也全軍覆沒在湖廣。

新軍的覆滅,讓朱由檢受到極大的震撼,原先雄心勃勃要大幹一番的朱由檢自此明白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麽簡單的。大明朝上上下下已經腐朽透了,不是一個均平田賦的新法就能成就偉大事業的。

曹變蛟的新軍覆滅後,朱由檢就再沒有原先那種大幹一場的雄心,轉而希望做一個守成之主,能守住滿清被滅,流賊平定,江南平靜的大明江山。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朱由檢想就這樣守著江山,縫縫補補過了,李植卻不願意。李植沒有什麽私欲,卻有澄清宇內造福天下的抱負。對於大明朝士紳官僚,豪強宗族蠅營狗苟,對於大明的百姓昏昏沉沉日復一日,李植不能忍。

李植是睜眼看世界的人,李植不能看著歐洲人在全世界開拓,繁衍子孫,而大明的百姓卻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枷鎖中變成可以隨意欺辱的東亞病夫。

李植一打敗江北軍,就先斬後奏對朝廷中的文官舉起了屠刀,一次殺了一千多人。李植更強迫朱由檢廢除科舉,打破儒教在中國幾千年的統治地位。

在朱由檢看來,這廢除的不是儒教,這廢除的是大明朝根深蒂固的統治基礎。

如果大明朝的百姓不再信奉儒教,不信奉君臣父子,那百姓們信奉什麽?信奉李植的公德?誰造福百姓就尊崇誰?那李植讓這麽多大明百姓吃飽飯,富裕了,李植打滅滿清和流賊救了天下百姓,那是不是都要去崇拜李植。

那以後這天下的民心,朝廷還能占據一分一毫?

李植希望用公德強盛大明,造福華夏子孫。但是在朱由檢看來,李植是在一步步蠶食大明的根基。

朱由檢看著桌子上的大名縣縣令奏章,身子忍不住顫抖起來。

朱由檢嘆道:“這些小民想賺高月錢,為什麽不搬家到李植的一鎮九省去?”

內閣閣老張光航臉色同樣很難看,大名縣發生的事情,讓朝廷上下都十分難堪。他拱手答道:“聖上,一鎮九省的本地百姓是富,但外來的百姓並不富裕。大名縣的百姓若去一鎮九省務工,不但要承擔較高的房租和物價,還要承受背井離鄉寄人籬下之苦,做最苦的事情,做社會最底層的人。”

“到了一鎮九省,外地務工人員根本找不到般配的媳婦。本地的富裕百姓不但娶光了本地的女人,還要娶外來人員中好看的女子。”

“不是窮得揭不開鍋,尋常百姓是不願意遷徙到一鎮九省去的。”

朱由檢眼睛看著桌上的奏章,眼睛有些遊離。

張光航吸了口氣,說道:“聖上,若是在以前,大名縣的百姓受士紳控制,日日受忠孝仁義教化,也是做不出這樣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