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8章 拖網

李植在津國公府三殿裏見了幾個團長和副團長。

鄭開成說道:“國公爺,一萬新兵的招募很順利,已經選出了老實守規矩的一萬人。新兵下個月入營,我們就有四萬兵馬了。”

李植點頭說道:“有了四萬兵馬,我們的虎賁師就不再叫虎賁師了,改為虎賁軍。原先的四個團每個團都有一萬人,也不再稱為團,改為師。現在我們稱為選鋒師、破虜師、蕩寇師和陷陣師。”

眾人聽到李植這句話,都十分高興。隨著兵馬數量的增長,他們這些軍官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如今已經是師長了,不僅權力更大,而且月錢也增加了。

雖然李植對紀律和作風管得很嚴,不許軍官貪汙受賄,但李植給的月錢頗為豐厚。鄭開成等人做到師長,每個月可以拿一百二十多兩銀子,一年就有一千五百兩銀子。這樣的收入可以養一大家子人。

每次打完仗還有獎金,軍官的賞賜倍於普通士兵,算下來更是不少。

鄭開成等人跟隨李植,也算是得到了榮華富貴。

鄭開成又說道:“只是這一次來應募的人比較少,只有七萬人。和以前動輒十萬人的大場面比起來,這次的招兵帳篷倒是沒有以前熱鬧。”

李植喝了一口茶,問道:“什麽原因呢?”

鄭開成說道:“我到天津的鄉間去問過,這次一些有家室的青年人都沒有來應募。主要是這兩、三年天津人均耕地面積快速增加,百姓收入增長很快。一些娶了妻的漢子要照顧家庭,即便在家務農也能收入不錯,所以就有不少適齡兵源沒有來應募。”

天津一府二州二十縣不過兩百多萬人,其中青壯只有一百萬。這幾年,李植招募了二十多萬青壯到台灣去開發,又招募了近十萬的士兵、工人和各種行政人員,等於把天津三分之一的青壯都抽空了。

人少了,地卻變多了,天津農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李植點了點頭,說道:“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更多地考慮家庭,這也是好事。有七萬人給我們選擇,也足夠了。以後我們募兵不僅在天津募,在山東也募,這樣一來我們的兵源會更加充足。”

呂虎笑道:“農民收入提高了,漁民卻還是老樣子。如今漁民一聽說艦隊招水手就搶破頭報名。漁村裏打漁的漁民越來越少,菜市場裏出售的海產品越來越少了。”

漁民的生產方式這些年倒是一直沒有改變,漁民還是采用老式的撒網捕魚,產量低。漁民收入相對農民來說很低,漁民一聽說艦隊招人自然就踴躍報名。

海產品數量的減少並未能提高海產品的價格。這些年來不少私人養豬場和養雞場建立,市場上肉類選擇很多,魚類產品沒有辦法漲價。

基本上,漁民是李植治下最窮困的人群。

呂虎咧了咧嘴,說道:“漁民現在還是太窮了。這些年農民收入直追工廠裏的工人,而漁民還是停留在掙紮著吃飽的水平。甚至漁村裏的姑娘都嫁不出去,農民們都嫌棄漁民不會種田,瞧不起漁家的姑娘。”

李植治下的天津欣欣向榮,但漁民這個群體卻始終貧困。眾人說到這個話題,一時竟覺得有些沉重起來。

李植想了想,說道:“我們搞個拖網捕魚的技術出來,提高漁民的收入水平,豐富市場上的海產品供給。”

眾人聽到李植又有新發明要拿出來,都是眼睛一亮。

如今李植的下屬們對李植的新發明已經習慣了,甚至連李植怎麽會想出這些發明都懶得問了。總之津國公就是有數不清的好點子,這些點子隨便一個拿出來,就是能改變一個行業的大發明。

津國公就是這麽神奇,沒什麽好問的,跟著津國公幹便是了。

李興哈哈一笑,大聲問道:“大哥,什麽叫作拖網捕魚?”

李植笑道:“說起來也簡單,就使編制一個園錐形大網或基本呈園錐形的囊狀網,使用輪船將大網拖行在水中。在拖行中使漁獲物進入囊中,藉以達到捕撈的目的,這種網就叫拖網。”

李興想了想,說道:“這物事聽上去就很厲害,把網拖著走,那海裏的魚豈不是一下子一網打盡了?”

李植點了點頭,說道:“這種拖網的捕撈效率是極高的,可以大幅度提高漁民的收入。”

……

六月十八日,李植將第一個拖網運到了大沽口,和漁民一起往船上裝網,安裝好了這個時代第一個拖網。

和一般的撒網捕撈方式比較起來,拖網作業對網的強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植在主要的網繩上使用了鋼絲繩加強全網的強度,所以調用了鐵匠來進行拉絲擰繩。鋼絲繩的材料選用的是最好的坩堝鋼,可以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降低繩子重量。

拖網漁船需要拖船有一定的航速,船只馬力對最終的捕撈效果影響很大。所以李植在這個時代的第一艘拖網漁船上裝了明輪和蒸汽機。這艘風帆漁船的原噸位大概是二百噸,裝上李植的蒸汽機後最大航速有十二節,可以拖著大網快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