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8章 抽水馬桶

搶完了鄭芝龍的家產,李植率領艦隊回到了新竹,在新竹城中休息了兩天。

此時是農歷五月初,已經是盛夏,台灣的白天十分炎熱。李植白天躲在鄭暉修建的“津國公府”裏休息,隨意翻看了幾本古書。到了晚上,李植帶著親衛出去逛了逛。

新竹晚上海風很盛,把陸上的炎熱都吹散了。

鄭暉知道李植出門,趕緊從參將府裏趕了過來,陪李植視察。

李植檢查了新竹的養豬廠,養羊廠,又提議到鄉間看看。

鄭暉是個有水平的管理者,新竹的水利設施建的很完善。鄉間除了有龍尾車灌溉,還建有水壩。水壩攔高水位後,鄭暉從水壩後面形成的水庫裏修水渠出來,用水渠灌溉遠離河岸的土地。

李植騎馬行在鄉野間,放眼望去只看到到處都是一片片的稻田,在月光下綠油油的。

此時天氣炎熱,農民白天躲避烈日不出來勞作。到了晚上好多農民在田間鋤草作業,到處都是忙碌的情景。

李植信馬由韁,帶著親衛一路往東走,走到了一大片莖葉低矮的作物面前。那植物從田壟上生出一片一片的葉子,每片葉子有小半個巴掌大。那一片區域,方圓幾裏,種的全是這種作物。

李植仔細看了看,好奇問道:“鄭暉,這種的是紅薯麽?”

鄭暉答道:“國公爺說得沒錯,這是紅薯。新竹的百姓比較富裕,要吃肉。養豬廠每天要消耗大量的豬食,我們鼓勵農民在不適合種水稻的地方種植紅薯,也種了幾十萬畝的紅薯。”

李植點了點頭。

紅薯是從新大陸傳來的作物。和玉米、馬鈴薯不同,紅薯傳入中國後立即適應了中國的土壤,獲得了較高的畝產。在地狹人多的福建漳州等地,紅薯在明末甚至成為了主要糧食作物,養活了當地許多人。

台灣的土壤和福建類似,多為紅土,同樣適合紅薯的生產。

但是到了富庶的江南一帶,紅薯就受到了冷遇。大量使用紅薯後會造成腹脹等一系列不適,不適合作為主食,紅薯的價格十分低賤。江南的百姓們栽種水稻收成很好,不願意栽種紅薯。

再往北紅薯產量下降,也沒有它在福建那樣受歡迎。洪承疇曾經在陜西推廣高產的紅薯,結果差點激起民變。

不過說紅薯低賤那是相對於大米和面粉,如果在災荒時節,紅薯是可以救命的。

李植幾年前就在天津引進了紅薯,作為冬小麥收割完後栽種的輪種植物。收獲的紅薯大多由養豬場收購,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所以李植對這鐘作物十分熟悉。

李植看著那些紅薯,若有所思,問道:“鄭暉,這紅薯在台灣一年產量有多少斤?”

鄭暉拱手答道:“國公爺,台灣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若是管理得當,這一畝春薯能產一千五百斤,夏薯能產一千五百斤,冬薯能產一千斤,合計一畝一年能產四千多斤。”

“若是把紅薯作為主糧,這一畝紅薯田就能養活四個成年人,十分可觀。只是吃多了紅薯肚子會不舒服,這年頭只要有米吃,沒人願意吃薯。”

“好東西!明天早上讓廚房做紅薯粥給我喝!”

李植贊嘆了一句,不再多說,掉轉馬頭往其他地方騎去。

……

農歷五月已經是台風季節了,五十三艘輪船急著回天津往日本販賣貨物,往天津返程。李植滿載著從鄭家那裏搶來的銀子,跟隨船隊回到了天津。

回到天津大沽港,李植首先做的就是給參加這次戰役的水手、炮手和士兵們發獎金。船隊有二千多名水手,近六千名炮手和一萬虎賁師士兵,每人發賞銀十五兩。李植一下子賞了近三十萬兩銀子下去,把凱旋而歸的參戰人員樂壞了。

這次戰役傷亡極小,只有幾十名士兵受傷。對於近兩萬參戰人員來說,這樣的傷亡比率十分微小,可以說是沒有風險。炮兵,士兵和水手們拿了銀子便湧到天津城和範家莊城裏去消費,把天津的酒樓妓院都擠滿了。

這一戰以後,李植就成為了東亞海面上的霸主。將士們功勛卓著,配得上這十五兩銀子的賞錢。

回到總兵府後李植休息了一天,便去看望這次戰役中受傷的將士。

桓立德是這場戰役中傷亡最重的一名士兵,他被鄭家福船的炮彈打斷了兩條腿,失去了行動能力。雖然經過醫療組的搶救,進行截肢後保住了桓立德的性命,但是桓立德也沒法在進行勞動了。

按照李植的規矩,桓立德這樣的傷員每個月可得二兩五錢銀子傷殘補助,還能得到二等勇士勛章,從此在天津處處受到優待。可以說桓立德雖然從此傷殘了,但他的好日子並不會因為傷殘而失去,他依舊可以憑借補貼和勛章過上體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