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4章 入夥

眾人聽到李植的話,都是眼睛一亮。

不需要把事情鬧大,又讓天子明白十五萬大軍的怒火,這是一個好辦法。

此時已經是崇禎十五年,這年頭,當兵的鬧事不算什麽。有時候大兵鬧餉沖到城中燒殺劫掠一頓,朝廷都不了了之。十五萬大勝歸來的大軍集兵京城,說起來心驚肉跳。但等大軍一撤,事後說起來也沒什麽大罪。

陳兵京師,又沒有攻城。凱旋的大軍被文官陷害,義憤填膺到京城來請命,總不能說大勝而歸的大軍造反吧?

邊軍血戰一場險些全軍覆沒,如今的訴求是斬殺差點毀掉江山社稷的奸臣,合情合理。

既然那麽害怕這支大軍,看到大軍到京城請命就驚惶,為什麽又要陷害這支大軍?

就算這行為嚇到了朝廷,但這是十五萬大軍群情激憤之下的義舉,朝廷事後能罰誰?朝廷最多懲罰領頭的李植,但李植是誰?津國公雄踞天津手握強兵,南征北戰全靠他,天子都得禮讓三分,朝廷能怎麽罰他?

天大的事情,有帶頭的李植頂著。

既然帶頭李植不怕,八個總兵怕什麽?所謂法不責眾,如果朝廷不罰李植,反而事後找八個總兵中任何一人的茬,就是同時威脅其他七個總兵,能鬧出大事情出來。

十七萬大軍被文官這樣陷害,激憤之下到京城去請命,朝廷都要懲罰?不罰帶頭的李植,罰八個總兵,是欺負總兵們好說話嗎?朝廷想逼反邊軍?

至於文官刁難,事後克扣總兵們糧餉的伎倆,總兵們此時暴怒之下,也不去想了。十七萬大軍援錦的關鍵時刻文官都敢把糧餉給完全掐斷,逼總兵們上寡不敵眾的戰場,這已經是把事情做絕了。如果被這樣斷糧餉武官們都不反抗,文官們以後會更覺得武官軟弱可欺,更加肆無忌憚。

相反,若是這次能團結一心把藏匿糧餉的三十七名奸臣殺了,以後武官的地位會大大提高,文官們克扣糧餉時候也會投鼠忌器。

當然,這是理想的考慮。兵諫逼宮,當然是有風險的。其實就算得不償失,總兵們也是要幹這件大事的。

說一千道一萬,這次朝中奸臣實在太過分了。一腔報國熱血卻被人這樣陷害,還是堂堂男兒嗎?總兵們怒火中燒,就是有什麽不良後果,此時也不去想了。

王樸第一個跳了出來,大聲說道:“津國公的辦法好!津國公願意牽頭為我十七萬將士出頭,是我大明武夫之福!我王樸第一個跟津國公幹了!”

馬科滿肚子的火,大聲喊道:“津國公說得好,不殺這幾十個奸臣我馬科就不姓馬了,我馬科幹了!”

楊國柱吹了吹胡子,站起來說道:“楊某幹了!”

曹變蛟拱手說道:“曹變蛟願聽津國公調遣!”

七個總兵義憤填膺,都表明了立場,最後只剩下坐在最下首的吳三桂。

吳三桂見八個人都看向自己,吞了口口水。他最後想了想,站起來拱手說道:“既然大家都幹了,吳三桂也不能退讓,也幹了。這幾十個文官,該殺!”

其他的總兵見狀,哈哈大笑。

……

很快,朝中奸臣陷害援錦大軍,藏匿糧餉陷大軍於絕境的事情,就被總兵們傳告給了十五萬大軍。

十五萬將士義憤填膺,氣沖霄漢。

聽了軍官們的話士卒們才明白,原來那些戰死在清軍陣前的袍澤,是朝中奸臣無恥陰謀的犧牲品。

原來將士們視死如歸和韃子血戰,提著腦袋在陣前沖殺的艱難,是可以避免的,原本就不該發生。

原來朝中的奸臣,想讓十七萬將士戰敗。若不是眾將士萬眾一心,唱著戰歌在陣前冒死搏殺,險險贏下這場大戰,恐怕十七萬大軍已經被清軍鐵騎追殺幾十裏,血流成河,有幾個人能逃出生天?

恐怕大明的江山社稷,都要隨這一戰灰飛煙滅。

是可忍孰不可忍,十五萬將士們都是和韃子血戰的好漢,哪個是怕死的?如果說將士們對天子們還有忠義之心,那對朝中玩弄權術的這些奸臣,將士們就只有一個殺字。

此時即便是讓十五萬將士攻入京城血洗朝堂,殺盡那些不把將士們當人看的文官們,大兵們都幹了。李植說的陳兵京城之下,諫殺奸臣,對將士們來說已經是上位者的隱忍之策了。

薊遼總督洪承疇和欽定監軍張若麒還在軍中,卻發現自己二人已經完全控制不了局勢了。八個總兵不知道什麽時候起已經完全聽命於李植,完全把洪承疇架空了。如今李植指向哪裏,十五萬大兵就殺向哪裏,絕對不會遲疑。

李植根本沒有通知兩個文官自己要做什麽,八個總兵也沒有告訴洪、張二人具體事情。一直到大軍走到了山海關北面五十裏,洪承疇的親將才靠多方打聽,弄明白了十五萬大軍準備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