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龍出世(第4/4頁)

 

〖注1:《尉繚子》中最早寫就的十二篇,在尉繚入秦後,根據形勢需要,應該也做了相應的修改。比如在將理篇裏道,“今夫系獄,小圄不下十數,中圄不下百數,大圄不下千數。十人聯百人之事,百人聯千人之事,千人聯萬人之事。所聯之者,親戚兄弟也,其次婚姻也,其次知識故人也。是農無不離其田業,賈無不離其肆宅,士大夫無不離其官府。如此關聯良民,皆囚之情也。兵法曰:‘十萬之師出,日費千金。’今良民十萬,而聯於囹圄,上不能省,臣以為危也。”當是針對秦國重獄任法的有感而發。治本篇雲,“蒼蒼之天,莫知其極;霸王之君,誰為法則?往世不可及,來世不可待,能明其世者,謂之天子。所謂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敘,四曰無敵。此天子之事也。”也可視做是對日後嬴政統一六國、開始行天子之事的提前的理論準備。

 

注2:關於《尉繚子》,一直被許多學者懷疑為偽書,然而,一九七二年四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的一號、二號漢墓裏,發現了一批戰國時代的竹簡,其中便有古書《尉繚子》,足以證實《尉繚子》確為戰國時代之著作。〗

 

【4、名士作派】

 

蒙氏一門,在老天牌蒙驁死後,並沒有衰敗下去,反而更加顯赫。蒙驁的兩個兒子,蒙武為將軍,蒙嘉為中庶子,皆身居要職,位高權重。而蒙氏第三代中,又出了蒙恬蒙毅兄弟倆,皆是龍鳳之材,況且,此二小子和嬴政關系密切,甚得嬴政愛寵,雖然目前官位尚且卑下,日後造化卻未可限量。

 

除了王室嬴氏之外,秦國最顯赫的家族就數蒙氏了,而且可以預料的是,這種顯赫還將一直持續下去。這個時候,日後在中國炙手可熱、呼風喚雨的李氏家族還沒有壯大起來,此時的李氏,李由李瞻還沒長成,全靠李斯一個人在撐門面,自然遠遠不能和蒙氏相提並論。

 

對一般人來說,能夠有幸成為蒙家的坐上客,或者能夠得到邀請,到蒙家參加個派對什麽的,就已經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值得狠狠地對人誇耀。而這回,一個老者的來臨,竟然由蒙恬親自為其牽馬開道,蒙武、蒙嘉、蒙毅都到門口恭候迎接,這樣隆重的禮數,在蒙家是少有先例的。尉繚十足名士派頭,應對自如,好象是早已習慣了這種被人尊崇的待遇。

 

蒙家將尉繚奉為上賓,一門精英,皆執弟子禮,向其求教兵法,尉繚卻總是顧左右而言它,今天天氣哈哈哈。

 

蒙嘉看不慣尉繚的做派,私底下抱怨道,“所謂客來三天,服侍主人。好個老朽之物,如此不識擡舉。問而不答,留著又有何用?轟走得了。”

 

蒙恬反駁蒙嘉道,“敢問叔父,尉繚憑什麽有問必答?”

 

蒙恬雖然年紀還小,蒙嘉卻已經對自己的這個侄子頗為忌憚。早在蒙驁還在世的時候,就曾當著兩個兒子的面,對蒙恬大加贊嘆道,“汝二人不足道,日後光大我門者,必此小兒也。”從此,蒙恬在蒙氏家族中便占有特殊的地位,一直被當作蒙氏家族的接班人,悉力栽培,他的意見,有時候連他父親蒙武也不敢忽視。

 

面對蒙恬的反問,蒙嘉也是一愣。是啊,憑什麽呀?尉繚這老頭,不貪色,不好酒,不愛財,在物質方面幾無要求,從來蒙府到現在,最多也就是蹭了他蒙氏幾頓飯而已,談不上欠他蒙氏什麽,他又不象別人,有求於他蒙氏,憑什麽必須對他蒙氏必恭必敬,言聽計從?

 

蒙恬再道,“尉繚,天下名士也,非世俗凡人。縱大父復生,不能以威奪之,不能以勢淩之。今欲求其學,當誠心正意,事之無倦,或能終得其誨,也未可知。”

 

蒙恬侍奉尉繚越發恭謹,又以老子為喻,請尉繚續寫其書,以傳後世。

 

當年,老子西遊,欲遁世滅跡,為關令尹喜強留。關令尹喜知道老子這一去,將不復見於人間,如不能對其智慧進行搶救性挖掘,將是全人類全天下的損失,乃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尉繚大笑道,“小子亦欲強我乎?老子隱可以。”說完便欲拂袖而去,蒙恬苦苦挽留,從此絕了再讓尉繚開口或動筆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