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軍權之爭(第4/6頁)

 

夏太後要趁自己還有最後一口氣,讓成蟜作上將軍。她現在需要對付的,是嫪毐和呂不韋。成蟜要作上將軍,還需要他們二人的默許。至於把軍權交給成蟜這樣一個十七歲的毛孩子,是對他好,還是害了他,她不知道,她也懶得去想。她能作的,也就只有這麽多了。

 

夏太後看著嬴政,問道:“三公九卿都來了嗎?”

 

嬴政答道:“皆在宮外候著。不敢擅入。”

 

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後在後宮淫亂,並育有二子。奸情敗露,昭王雖殺義渠戎王於甘泉,仍不免傳為國際笑柄。此後,秦國後宮便定下規矩:欲入後宮,必先自宮。三公九卿自然不願自宮,是以只能在宮外侯著。

 

夏太後的力氣在一點點地消失。然而祖宗的規矩,又怎能輕廢。夏太後不能再等下去,她厲聲道:“他們不能進來見我,那就把我擡出去見他們。”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一生都默默無聞的夏太後,忽然展現出了強人的光輝。她要利用她在人世間所存不多的光陰,將自己的存在價值發揮到極致。

 

【6、突如其來的一問】

 

鹹陽恒貞宮外,附近的街道早已完全封鎖,人車均不得通行。時在正午,宮門之外,冠蓋雲集。秦國的三公九卿悉數到齊,在此守候。嫪毐和呂不韋赫然也在。他們皆是接到了夏太後的病危通知,特來望安。李斯官拜客卿,級別剛好夠,也得以廁身其間。他們從一大清早便已在此等待。三個時辰過去了,宮門一直緊閉,是留是散,連個說法也沒有。在高墻之內的恒貞宮內,究竟有什麽事在發生著,夏太後又是死是活?他們只能猜測,卻無處求證。

 

所謂等待,就表明命運不能由自己掌握。對狂傲自大的人來說,這是怎樣的煎熬和侮辱。在李斯仕途的起步階段,他已經歷過無數次的等待。他已經嘗夠了等待的滋味,他已經膩了。他沒想到的是,即便作了客卿,還是免不了要等待。飄渺的命運啊,比起世上最美麗最冷漠的女子,都還要更加難以追求到手。

 

好在,李斯並不是一個人。有一群人在陪著他等,這讓他感覺好過許多。李斯暫時還處在對新身份的適應期,在他身上,還保有樸素的平民情結。當他看著這些高貴的三公九卿,像鹹魚一樣被晾起來,心中也大為快意。這些高官,平素皆是一副凜然不可犯的面孔,現在卻像孫子一樣等著,而且連一聲抱怨也不敢有。高官們各想心思,無人說話,一是無話可說,二是在這樣的場合,最好還是保持沉默。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場景,莊重而肅穆,李斯卻覺得,這樣的場景,滑稽而荒誕,充滿了嘲弄和諷刺。

 

終於,宮門輕啟。秦國高官二十人,一時回首宮門看。但見夏太後被連人帶榻地擡出宮來。和夏太後一起出現的,是成蟜和嬴政。

 

眾官忙拜倒一片,其中更有感情豐富者,已是提前泣不成聲。

 

就在大家的目光都放在夏太後身上之時,李斯卻首先看向嬴政。他對嬴政更感興趣。只見嬴政面如寒冰,卻不透明,英俊的臉龐,木然而無表情。反觀成蟜,雖然容顏悲痛,但細觀之下,卻不難發現,在那蹙起的眉眼之間,有著掩不住的得意和激動。

 

李斯忍不住在心底琢磨,看來事有非常。夏太後已是奄奄一息,為何還要親自出來會見大臣?成蟜眼看就要失去自己最大的靠山,卻為何又會面露得意之色?而嬴政在其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以李斯對嬴政的了解,他相信,嬴政一定在背後有動作,夏太後之死,嬴政絕不會簡單地哭幾聲完事,他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拿夏太後的死來作些文章。在這恒貞宮外,一定將有好戲上演,他只需靜觀其變。

 

宦官示意嫪毐和呂不韋上前。嫪呂二人來到夏太後的榻前,眼光閃爍而隱蔽地觀察著夏太後的神情。的確,夏太後已是油盡燈枯之相,目前的精神,只是回光返照而已。兩人心中同時犯著嘀咕,不知夏太後有何用意。

 

夏太後道:“我將去也,秦國社稷,有賴二君。”

 

嫪呂二人心中一寬,這老太太敢情是托孤來了,於是道:“臣等自當遵太後旨意,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夏太後示意成蟜上前,她指著成蟜,又向二人說道:“蒙驁已死,軍中無長,我欲以成蟜繼蒙驁,二君意下如何?”

 

呂不韋和嫪毐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應答。

 

【7、呂不韋和嫪毐的默契】

 

夏太後此一問,為呂不韋和嫪毐始料所不及。他二人正在為軍權爭得不亦樂乎,以為非此即彼,忽然斜刺裏殺出一個成蟜來,而且事先毫無半點風聲。沒想到,老實本分了一輩子的夏太後,臨到死了,還來這麽一記狠招。在特殊的時刻,在特殊的地點,召開這樣一次特殊的臨時會議,以逼迫二人倉皇就範。呂不韋和嫪毐並沒有多少時間來思考謀劃對策,夏太後正用昏暗有神的眸子注視著他們,九卿也在一旁屏息觀望。他們必須迅速做出正確而妥帖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