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刺客組織(第3/3頁)

雖然英法合流之後,法俄之間也邦交正常化了,相互派出了駐外使臣,可兩國之間的隔閡還是深的跟馬裏亞納海溝一樣呢。

恰爾托雷斯基此行的目的就是加深與法國的友誼,擱置過往的不愉快,共同面對東方世界的威脅。

亞歷山大一世很清楚來年的戰爭必然是對他一次嚴重的考驗,如果他的考試成績是不及格,那可就有樂子瞧了。在這個關頭,俄羅斯能指望的誰?

除了抱倫敦的大腿外,就只能指望法國人能在北美更加給力一些了。

中國人是兩面受敵,兩處戰場,中間隔著一個太平洋。拿破侖如果能夠在北美多增加五萬兵力,對於中國的牽制,完全比英國人在俄羅斯增加十萬軍力更有效。

可以說,俄羅斯是迫不得已的。亞歷山大一世做出的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恰爾托雷斯基的使命並不難完成,這件事上法俄兩國可說是一拍即合。所以在恰爾托雷斯基抵到巴黎之前,法國和俄國同時宣布提升彼此的外交級別,從之前的公使上升到大使。而恰恰是這一宣布,引發了在法波蘭人的不滿。

恰爾托雷斯基剛到巴黎沒幾天,就經歷了好幾次讓他心驚肉跳的大遊行。

大群的波蘭人,甚至是一些波蘭士兵走上了街頭,抗議法國與俄羅斯‘破鏡重圓’。他們內心裏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

那當中的波蘭士兵都很克制,沒有拿起槍來,而是空手走向街頭。但這卻給了拿破侖政府很大的壓力。波蘭軍隊在華沙大公國成立之後,一直都是拿破侖手下的主戰部隊,作戰意志頑強,對拿破侖忠心耿耿。哪怕是對俄戰爭大敗之後,也繼續有大批的波蘭士兵跟隨著拿破侖,包括波尼亞托夫斯基和東布羅夫斯基等將領,頑強的贏得了對第六次反法同盟戰爭的勝利。

拿破侖不想失去這支軍隊,他也不像讓自己的形象往政治人物上轉變。所以他在軟禁了波尼亞托夫斯基,完成了一系列的談判之後,立刻就開放了對波尼亞托夫斯基的限制,雖然那是有限的,可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波蘭人的抗議給了拿破侖政府壓力,也讓恰爾托雷斯基亞歷山大。他此次前來巴黎,順帶的有一個小任務,就是從法國政府手中盡可能多的拿到波蘭獨立分子的資料。

雖然俄法停戰和英法合流的時候,聖彼得堡都從巴黎這兒得到了一些波蘭獨立分子的資料,但聖彼得堡相信,法國人手裏肯定還握著更機密的獨立分子情報,沒有坦白。

事實上法國人手裏還真的有一些,這是人之常情。

而波蘭刺客組織的存在已經讓俄羅斯覺得很難受了,他們自然希望能把之殲滅掉。當然,這只是恰爾托雷斯基主體任務中的一個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