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冷酷中國!(第2/3頁)

阿斯特拉罕還需要時間來修補城防工事、修復外沿陣地,在俄軍的增援部隊抵達察裏津的時候,陳漢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退。但陳漢在察裏津可以選擇後退,可在阿斯特拉罕卻退不得。

一退,陳漢在高加索戰場就趨於劣勢了。

所以阿斯特拉罕,陳漢是不會退的。而圖林斯克就是他們來掂量西線俄軍戰鬥力的第一個戰場。

西線俄軍可不比東線的同僚,他們在之前可是舉著三色旗把拿破侖狼狽不堪的趕出了俄國。

拿破侖留在華沙的繆拉代表法國與俄羅斯火速簽署了停戰協議,立陶宛被徹底賣給了俄國,同時之前被俄羅斯侵占的大半個波蘭也成為了俄羅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

其他就再沒有任何條件了。

俄國人急著去對付奧斯曼和東方的陳漢,亞歷山大一世再痛恨拿破侖,也不可能在老巢不穩的情況下派出軍隊參與對法作戰。

所以兩國摒棄了不現實的條件,在維持戰前俄國勢力範圍不變的情況下,火速簽署了停戰協議。唯一的變化就是拿破侖對俄羅斯承諾,不支持波蘭復國。

華沙大公國只能是華沙大公國。同樣的,立陶宛也只能是沙皇的立陶宛。

俄羅斯得到了他們最想得到的保證。如果戰前的拿破侖願意給聖彼得堡如此的許諾,或許俄羅斯就不會那麽堅決的站到英國人這一邊了。

當然,歐洲的政治人物都清楚,協約、條約對於實力強勁方來說,那只是一張廢紙。對於強者,簽署條約就是為了來日好撕毀條約。

如果可以,聖彼得堡也希望把拿破侖徹底的埋葬進地獄。但他們無能為力!

半殘廢的拿破侖回到了自己的老巢迎接更艱難的考驗了。因為英國人,因為伊比利亞半島,因為西班牙和葡萄牙。

俄軍的主力一分為二,一部分轉入烏克蘭,轉入黑海;另一部分踏著冬天的大雪,從歐洲北部的西端來到了東端。

對比奧斯曼帝國,俄羅斯顯然更看重中國。亞歷山大一世連聖彼得堡都沒回一次,就跟隨著軍隊直接來到了東線。

現在俄軍的總司令不再是圖庫佐夫了,體重嚴重超胖,身體不好的庫圖佐夫在把拿破侖趕出俄羅斯之後,就卸職了。接替他的是在博羅季諾戰役中表現出色的巴克萊,但東線俄軍的總指揮這是在博羅季諾戰役中幸運的撿回一條命的彼得·伊萬諾維奇·巴格拉季昂。

一個冬天讓巴格拉季昂的傷勢得到了痊愈,同時‘鐵將軍’德米特裏·謝爾蓋耶維奇·多赫圖羅夫擔任他的副手。

現年五十六歲的多赫圖羅夫是這次俄羅斯為國戰爭中的英雄,他有著三十二年的從軍經驗,去年俄法戰爭爆發,他擔任第6軍軍長一職,在利達地域率領軍隊強行軍突圍,參加了斯摩棱斯克保衛戰。博羅季諾戰役中最初開始擔任俄軍的中路指揮,巴格拉季昂負傷後,任左翼指揮。當法軍從莫斯科撤退時,他指揮的部隊及時地前出到小雅羅斯拉韋茨,和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拉耶夫斯基將軍指揮的部隊是緊咬著拿破侖不放的兩頭‘餓狼’。

俄軍向東線增援的部隊足足有十四萬人,同時超過五萬的俄軍新兵正在莫斯科集結。相對巨大的人口和有力的動員機制,廉價的士兵成本,讓俄羅斯的戰爭潛力變得十分巨大。

如果不是俄軍的新式步槍生產量始終有限,大量的軍械都需要英國人通過海路運抵到聖彼得堡,在先天上限制了俄軍兵力的擴張,聖彼得堡絕對能一下子把自己的軍隊數量堆到一百萬人。

現在俄軍把主力從與拿破侖的戰爭中解放了出來,聖彼得堡身上的壓力大大減輕,可俄軍的主力軍團數量也大大的減輕了。

一連串的西線戰鬥讓俄軍損失了十幾萬人,這還只是正規軍。俄國民眾組織起來的反抗武裝也付出了血淋淋的慘重代價。亞歷山大一世這次把十四萬主力帶到了東面,俄羅斯在烏克蘭和黑海的戰鬥,只能去用一群新兵和二線部隊來打。

駐歐辦送來的信報早早就被陳鳴送到了西北前線,十四萬與拿破侖鏖戰後的俄軍主力,這顯然是俄羅斯最富有戰鬥力的軍隊。直接放到阿斯特拉罕有點冒險,於是,位於阿斯特拉罕和察裏津正中間的圖林斯克就成為了試探的戰場。

幾乎沒有攜老扶幼的難民願意跟隨著俄國人的軍隊殺回老家,戰爭不平息,他們是不會重新回到伏爾加河的。他們已經‘一無所有’,他們必須去到一個有著社會秩序的城市,這樣才好獲得救濟,獲得他們所最需要的糧食。

並且這也是出於對戰爭的恐懼和對俄軍的不信任。

雖然他們在西線剛剛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侖,但是他們現在的對手是強大的中國人。雖然中國同俄羅斯的交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可是中國的強大卻是所有俄國人都心知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