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畫餅’(第2/3頁)

而奧斯曼的都城伊斯坦布爾再次迎來了前幾月憤而離去地英國和奧地利等國大使。

英國人在《亞眠和約》墨跡未幹之時就撕毀了合約,與法國人再次開戰,現在的倫敦正在醞釀著一股反法的滔天駭浪,他們已經跟奧地利聯系了上,而且自從1799年戰爭後就置身歐洲事外的俄羅斯帝國,如今也正在積極地向倫敦靠攏。

保羅一世被刺殺之後,俄法關系再度走向破碎。以外交大臣А·Б·庫拉金和海軍上將莫爾德維諾夫為首的部分官員持親法立場。庫拉金及其支持者主張實行“自由之手”政策,即盡量使俄國置身於歐洲沖突之外。他們認為,俄國應該避免同任何國家包括英國、法國、普魯士或奧地利結盟,俄國的目標是與所有國家擴大商業關系。

另一種觀點一如既往地認為,唯一正確的政策是與英國結盟反對拿破侖法國。這一派為首的是擔任駐倫敦大使多年的С·Р·沃龍佐夫。

還有一派是以寡居的皇太後瑪利亞·費奧多羅夫娜為代表,主張與普魯士結盟。

從1801年至1804年的上半年,亞歷山大一世及其朋友們一直在致力於“自由之手”政策的推行。但不久他們的熱情就逐漸轉向了英國,這一結果就是俄國即將參加第三次反法同盟,聖彼得堡與倫敦走的越來越近,亞歷山大一世時刻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又完全繼承了祖母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氣魄,不遺余力地利用一切機會進行領土擴張。這次他的主要目標就是建立俄英在歐洲的統治地位。

有了俄羅斯,有了奧地利,就算普魯士因為漢諾威的誘惑有可能保持中立,這次反法聯盟的力量也會極其強大的。

尤其是俄羅斯人的參與,在1799年的‘曇花一現’之後,時隔五年,斯拉夫人再次登上歐洲的中心,後者作為最早施行武器更新換代的歐洲國家,作為整個歐洲地區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國,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但俄羅斯如果想要放心大膽的對法國人動手,那麽他就一定要安撫好奧斯曼人。中國人的精力正集中在中亞,俄羅斯不需要過多的擔心,奧斯曼帝國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絆腳石了。

所以英國人和奧地利人正如他們離開時的無奈感覺一樣,他們重新無奈的回到伊斯坦布爾。

之前的英國、奧地利二強,對於奧斯曼帝國在對法態度,和對希臘的嚴酷手段,以及蘇伊士運河等等利益,是十分的不滿。但因為他們暫時對奧斯曼帝國無可奈何,所以他們離開伊斯坦布爾時的心情極其無奈的。但現在利益使然,他們又不得不再度來到伊斯坦布爾,而且讓他們頭疼的是,他們此刻依舊沒有什麽可以威脅奧斯曼人的。

之前他們的離開是因為奧斯曼與法國關系修復的太過迅速,現在他們的復來依舊是著眼於奧斯曼與法國的關系。區別是前次他們還有底氣表示自己的憤怒,現在卻真的要尋求奧斯曼的‘幫助’了。

英奧使者的復來,說明歐洲戰場的形勢並沒有出乎塞利姆三世的預料。

拿破侖加冕法國國王,還計劃著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為意大利國王並兼並熱那亞,以便讓自己的繼子歐仁·德·博阿爾內成為意大利副王,代管意大利。

雖然這還沒有成為事實,但這種大事總是有苗頭顯露跡象的。這讓奧地利的弗朗茨二世無法忍受,神聖羅馬帝國在意大利的利益受到了極大地威脅。

維也納與倫敦的關系極為密切,作為傳統的歐陸強國,弗朗茨二世的態度也是第三次反法聯盟的基礎。英國就那麽點人,不可能把紅蝦兵拉到大陸上來,跟法國人剛正面的。倫敦必須在陸地上為自己找到一個能抗事的打手。奧地利就是最適合的一個!而要是把俄羅斯也拉上,那簡直是完美。

可這幹奧斯曼人什麽事兒呢?

塞利姆三世看著巴巴的趕到伊斯坦布爾的英國、奧地利使者,無所謂的擺了擺手。他才沒興趣趟歐洲那灘渾水呢。他感興趣的是當二道販子,是賺錢。

現在,有點眼光的人都看出來了:反法聯盟即便能拉攏整個歐洲,要想碾壓拿破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到的事兒。站穩了腳跟的拿破侖已經不是短期內就可以擊敗的了。

在《亞眠和約》簽署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拿破侖雖然跟英國很快就再度鬧翻,但是在歐洲大陸上,法國卻享受了自革命之後難得的一段和平時光。也就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在拿破侖的主導下,法國的鋼鐵業和水泥業有了顯著的增長,前者產量至少比1800年翻了一番,已經趕上了波旁王朝時期。

這讓法國的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新式槍炮的同時,也有了足夠的鐵筋水泥在法國境內修築起一處又一處的永久性防禦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