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如今的“雞蛋人”!(第2/3頁)

當然了,哈那提也不能確定他們部落有多少人願意改變傳統的生活習俗,就連他們這支前往裏海中國實地考察的隊伍裏面,也有反對的聲音。

雖然漢人的生活讓無數哈薩克人感覺到羨慕,很多哈薩克人在說到這一點的時候,語氣都充滿了向往。可輪到讓他們真正改變這一切的時候,很多人又退縮了。

可是在伊犁上過學的哈那提知道,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是人就會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任何社會的變革都要經歷艱苦的奮鬥。他在南疆實習的時候,聽多了當地人的故事,也看到了不少中國政府發放的宣傳冊,那裏頭隱藏著的殘酷或許就是他即將要面對的。

這是社會進步必然要經歷的一幕。進入新生活,淘汰舊的傳統的同時也淘汰了陳舊的人。

說真的,哈那提要不是在進入伊犁醫學院學習之前就與王庭做好了約定,中國方面也保有他的留底,至少在眼下時候是不可能容納他的,他真想帶著自己的家人就此遷移到中國去。

即使他是部落中的一個小貴族。

寒冬的喜歡下,冰雪的世界中,貴族並不能免於死亡。

而且哈那提是開過眼界的人物,對比一下伊犁與哈薩克大草原上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醫療條件,那真差的不可以道裏計。

不過哈那提相信,隨著他們與中國人的交往越來越密切,部落裏的人遲早會拋棄那落後的傳統生活,轉而聚居到裏海周邊,成為文明社會體系中的一員。

中國有先進的農耕作物和技術,有精美的商品,更有強悍的武力和‘博大’的胸懷,這使得他們不費一槍一彈就吸引到了大批哈薩克人的靠攏。

哈那提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也可以說是哈薩克新時代的風雲人物之一。這些人就好比清末民初的那些留洋‘精英’們,很多人盲目的崇拜著中國的一切。就像當初的‘香蕉人’一樣,如此的哈那提,那就是純粹的‘雞蛋人’。

或許這些人跟原時空的那些人還有不少不同,因為哈薩克人從來沒有經歷過那麽大的心理落差。他們應該是西漢時候的西南夷,是盛唐時候的日本人,在中國強大的國力面前和昌盛的文化面前,甘心情願的俯首跪拜。

哈那提的面前還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大玉茲。

如今的大玉茲,貴族子弟們被集中起來上學,婦女們在家放牧、制作奶制品、肉幹,外家收集羊毛和皮革,而男人則充當中國後勤部隊的勞工和附庸部隊,積極支持中國發起對俄戰爭的同時,也賺取了不俗的利潤。

說真的,哈薩克草原如果一直這樣的維持下去,過個兩三代人,都不需要百年時光,大玉茲就能完全消融在中國的體系當中。

在裏海東岸的北部,中國人臨海建造了一座城鎮,裏頭的哈薩克人已經多達上千人,還有二百多來自俄軍方面的降兵。他們是韃靼人、波蘭人,以及少量的哥薩克。這些人都是主動投降的,來的時候幾乎沒人攜帶著婦孺,頂多帶著一兩個孩子。

所以二百多降兵裏頭至少能聚集起來一百六七十個壯漢。

再加上隨軍來到的後勤人員和軍中勞力,以及駐守的國防軍,總人口已經超過了萬人。

哈那提非常幸運的被駐軍給選作了急需人員——因為他是科班畢業的大夫。

軍醫系統是已經建立了很多年,但照樣不可能照顧的面面俱到。

裏海邊的這座城市,與其說是防備俄國人南下、東進的戰略據點,還不如說是一個榜樣。

這才一年不到的時間,不僅開辟了農田,還建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碼頭,另外還養苜蓿,是農牧漁並行啊。可要真的說起這兒,卻是連個正兒八經的永固城墻都還沒有呢。外頭只是用木頭繞著周圍紮了一圈柵欄。但更外頭還有一道道的戰壕,和戰壕組成的陣地。

本地陸續新建起來的磚瓦廠,但水泥資源匱乏,石灰石支援匱乏。建築材料一直都很緊張。倒是讓人總感覺著一股子緊張感。

因為時間限制,還有原材料和勞動力的匱乏,在這兒想要修築一座媲美古裏亞夫要塞那樣兒的雄偉城市,沒有三五年時間和和平的環境,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陳漢選擇在裏海邊上築城,那更多是為了讓與中國交流較少的小玉茲哈薩克人,親眼看到中國為他們歸化的未來生活。

建設這座城市的主要勞動力還是俘虜,不僅是戰俘,還有被擄掠的俄羅斯平民和農奴。

陳漢到也不虐待他們,只要認真幹活,吃穿是管到位的。

這個年代的歐洲人可不是陳鳴上輩子的歐洲人了,21世紀享受著社會超高福利的北歐人,如今苦逼的就好像同緯度的俄羅斯農奴一樣。他們和同樣寒冷的波蘭東部地區、烏克蘭、俄羅斯地區,那些一無所有的農奴們一樣,只要靠著辛勤勞動能獲得一丁點的利益——比如冬天裏的木材,在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氣裏照樣幹活。甚至他們穿的還都是比較單薄的厚麻布冬衣,也依舊不辭辛苦的在凍得硬邦邦的土地上挖掘水溝,修築路面、城市、建築等,以及到森林裏砍伐樹木——這是很多北歐和東歐底層人獲得現金的不多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