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通天路!(第2/3頁)

這叫‘重點注重基層的磨礪和實踐鍛煉’,又叫‘人才是從基層培養的。’

這些年裏進士的含金量是一點點的在下降。

授官還是七品,但陳漢的七品能跟明清時候的七品相比嗎?這個七品距離縣老爺的五品還差的遠呢。而且參加進士科考的生源——舉人們,都早進入了官場,一些能力出眾的人都已經做到知縣老爺,甚至是越過了這道坎了。

進士除了名頭的吸引力來,實際價值已經大大打了個折扣。

宋明清時期,朝廷以科舉取士為官員的主要來源,於是座師、同科、同年、同窗、同鄉等等關系在官場上編織出了好一張大網。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陳漢的官比起以‘冗官’而出名的北宋怕都要多出很多。科舉雖然年復一年的為陳漢輸送著大批的官員、公員,同科、同年、同窗、同鄉等等關系雖然依舊存在,他們上頭卻沒有了‘座師’這一層關系。

而且秀才、舉人任職都是在當地,就近選擇。他們彼此之間或許有情誼關系,但也面臨著競爭關系。

有的人很快舉起,飛黃騰達;有的人卻常年徘徊不前,已經難望項背。

如今前來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們,還是有不少人是奔著七品官而來的,因為他們的職務距離七品官都有那麽一段距離。而這樣的人,就算考上了進士,做上了七品官,將來又能有多大的前途呢?

陳漢沒有了翰林院,但‘翰林院、庶吉士’這一傳統卻以另外的形式保留著。科舉靠前的一批進士,會被選入中央政治學院進修,這也算是加了一層buff了。

本屆科考跟往年沒有什麽區別,考中的進士絕大部分還是要從地方小官做起,能進入中央政治學院,能留在京城各部委的人,總是少數的。

但,這次錄取的規模,將空前的龐大。

根據小道消息,這次科考,皇帝要錄取各科千人以上的官員。以用來充實南洋、南明州、北美之地。

一個很明顯的預兆就是,前不久,內閣下來命令,免了各地‘支邊’指標。這所謂的‘支邊’,就是到千裏、萬裏之外的新擴之土去當官。

但後者總是要有人的是不是?

什麽人去呢?

很顯然,那就是這一科的進士。

所以說,承天十年的科舉,有不少人如見蛇蠍,唯恐避之不及;也有不少人如看到了天堂,趨之若鶩。

前者是沖著‘進士’帶來的新起點而來的,他們當中可沒幾個人願意去幾千裏、萬裏之外的荒蠻野地去當官。

可這對於很多求之而不得的人來說,對於那些沒什麽根基,也沒什麽背景,更無靠山的凡人們來說,對於那些徘徊不前,久不得志的人來說。只要能到七品,做個鄉鎮頭首,就不錯了。

五品、從五品是正縣,六品、從六品是副縣,以及財政、公安和司法這三個關鍵部門的一把手,那麽七品就是鄉鎮的一把手了。

能當個鄉長、鎮長有什麽不好?戰爭都已經結束了,有什麽可怕的?

萬裏之外怎麽了?

過去當官不也要有個回避制的麽?就算現在,爬倒正縣的時候,那也要外調,出不出省不一定,出府卻是一定的。而爬到了六品,那就一定要出縣。

都是離開家鄉,有什麽不同嗎?

還挑三揀四做什麽?

……

這是很多‘凡人’們的‘自我調侃’,那當然是有區別的了。可他們別無選擇不是?

反正,如今的南京城,可謂是人滿為患。

如曹振庸這等背景深厚,盯著中央政治學院位置的諸世家子弟,和能混個七品官職就心滿意足,哪怕是要被發配到天邊當官呢也好的草根階層,紛紛雲集南京。

一時間,南京城之大,都有點擁擠了。

各條街道,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群。摩肩接踵,車水馬龍。

一輛輛馬車穿梭往來。一家家店鋪的招牌,迎風招展。

整個南京,到處都有維持秩序的警察和士兵,以及巡邏的部隊。

是啊,誰來到南京不好好地逛一逛呢?

就跟後世到了燕京和大魔都一樣,就算兜裏頭沒錢,只過個眼癮也好啊。

來自天南地北的舉人們,往來穿梭,拉關系的拉關系,走後門的走後門。

比如曹振庸,這個原時空位面裏被道光帝最是倚重,生前為官五十二年,仕途一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無災無難的首席軍機大臣,死後謚‘文正’的漢員,如今仕途走的卻有點不順暢。

他老爹是曹文埴,乾隆二十五年(1760)傳臚,選庶吉士,在北京為官近十年。但目光長遠,雖沒有早早的投效陳漢,卻也早早的辭官歸鄉。在陳漢大勢掀起的時候,投入陳鳴麾下,先後在監察院、文教部和順天府任職,後轉入財政部,如今年尚不滿五十,就已經是財政部最靠前的副部長了。僅次左右侍郎,很有可能在來年內閣換屆後再進一步,跨入侍郎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