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溫言在口,大棒在手(第2/3頁)

“戰爭能不爆發,就不要爆發。”董誥的態度是這樣的。一仗打下來,中國同荷蘭的沒有幾十年是恢復不了的。最主要的是朝廷沒錢啊,這一仗打下來,中國需要花費的錢財可能會比戰爭更大。

“如果明天接觸的時候,對方態度推諉,我方不需要給他們留什麽顏面。表現一下我們的強硬態度。把談判和戰爭完全的統一起來。”

“讓荷蘭人迅速作出決定。”

“他們要麽遠離戰爭,謀求一個體面地和平。但南洋必須是我們的。”

“要麽就開戰,用雙邊的武力來決定勝負。”

雖然本人的態度絕對是‘鴿派’,但是對於談判,董誥的態度卻是堅持絕對的強硬。溫言在口,大棒在手。絕對要表示出自己的態度!

因為現在的中國比巴達維亞的荷蘭人強大的太多太多了。

雖然巴達維亞當局這幾年一直沒有停下備戰工作,他們組織起了一支三萬多人的陸軍,但是這根本不能逆轉什麽。面對一頭大象,一只兔子和哈巴狗的區別,重要嗎?

不需要南京抽調大陸的兵力。只是陳漢駐紮著南洋的部隊,就足以掃蕩了東印度。

駐紮在呂宋島的守備旅,駐紮在棉蘭老島的守備旅,還有新加坡守備旅、檳榔嶼、曾母大島的艦隊,以及婆羅洲的部隊,就這些駐軍變足可以將巴達維亞撕得粉碎。

陳漢建立都已經八年了。

多年的經營讓陳漢在南洋本身就擁有了強大的戰鬥力。而且說真的,巴達維亞根本就不是一個戰鬥的好地方,那裏易攻難守,整個地形找不到一丁點的險要。

荷蘭人這兩年一直在加固巴達維亞的城防,那根本就是一個作秀,是在安定荷蘭人和圍繞在他們身邊的當地土著們的心,給他們一個荷蘭會堅守巴達維亞的感覺。

事實上呢,董誥覺得兩國真要開戰了,當巴達維亞的外洋海面漂浮著一艘艘戰艦和運輸船的時候,荷蘭人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從這座城市消失。

爪窪和蘇門答臘別的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比這裏的地勢更差。

此刻這裏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在大洋的對岸,中國遠征軍和西班牙殖民軍已經正兒八經的大打出手了。

陳鳴的宏偉大願第一步——踏上北美,將會隨著這一戰的勝負,最終落下帷幕。

就算陳漢的遠征軍以少敵多,擊敗了西班牙人的十萬大軍,他們也沒足夠的力量去占據更多的土地了。真要是還有余力,遠征軍更應該翻過落基山,或是正兒八經的徹底清除境內的印第安人。

而中國與西班牙的開戰,以及現在中國又將矛頭指向了東印度的荷蘭人,法國人是真的要跳腳了。

即使他們知道陳漢在印度問題上,真正的幫了他們一把。大批的武器被悄悄的走私送到印度王公的手裏,讓海德爾·阿裏的部隊雖然遭遇了挫折,卻迅速恢復了戰鬥力。只是其邁索爾王國的海軍被英國西印度艦隊尋機徹底全殲,狠狠地給了海德爾一記巴掌,但在至關重要的陸地上面,海德爾的部隊依舊占據著上風,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那些軍火。

積少成多,滴水成海。一張二三百、三四百杆火槍的小訂單,在攢夠了二十張後,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最重要的是,‘火器泛濫’不只出現在邁索爾,還有馬塔拉。而馬塔拉雖然在跟英國的戰爭中吃了大虧,可是馬塔拉的基本力量還在。

英國人在印度的局勢還危險的很呐。

“這是我們獲取錫蘭的最好機會。”

所有的人都把爪窪和蘇門答臘視為中國的囊中之物,談判團與荷蘭人的溝通還有另一個重心在錫蘭。那可是關系著中國如何在印度插足的關鍵。

解決了南洋的問題後,緬甸就進入到倒計時計數了。待解決了緬甸,整個中國文化輻射區內,就天下一統了,不是中國的地盤,就是中國的小弟。

屆時也就是中國向西看的時候了。

作為一個外交部的中層官員,作為被上頭看好的苗子,董誥知道很多一般外交部人員說不知道的事。內閣裏早就有一道出自皇帝之手的擴張計劃,先清朝日,後下南洋,然後去緬甸希望印度、哈薩克,那就是一步步,一步步,將中國的腳步踏向全球。

甚至董誥還有耳聞,聽到了一絲‘美洲封國’的消息。

所以,看問題不能只局限於一地,要統一來看。逼迫荷蘭人絕對是有必要的,因為錫蘭也在南京的計劃之內,而英國人在北美和印度的局面都挺淒慘的,保不準他們一口氣憋不住,承認失敗,那法國人就能轉過頭來庇護荷蘭了。

雖然這種可能很小,英國人不可能一下子丟掉北美和印度兩個‘寶石’。

南洋的問題會有麻煩,錫蘭的問題麻煩更大。法國人還成功的回到了印度,讓印度的局勢變得更復雜更讓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