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利益交換

糧食進口不交關稅,這是陳漢施行了多年的一項制度;因為最初的時候國內缺糧,無論南北,糧價都高的讓人呲牙咧嘴。所以在大力恢復國內因戰亂而凋零的農業生產的同時,陳鳴也給予了糧食進口最好的優惠。於此可以比肩的只有棉花和銅礦兩類同屬於國內緊缺的產物了。

這項政策的實施,讓暹羅、安南,每年都大批量的運輸糧食來到中國,那是數以千萬石的糧食,甚至包括日本的大名也在倒騰糧食運到中國換錢。

暹羅國因此而大發橫財,成為當今世界上少有的與中國全面展開通商之後,依舊處於出超水準的國家,小日子過的不要太舒服了。其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增高。而中國國內的糧價經過外來糧食的猛烈沖擊後,不僅全國範圍內恢復了正常,在恢復到了往年的正常價格之後,依然還在繼續的往下掉。

這就很大程度上觸犯了陳漢權貴們的利益。

不要忘了,身居高位的他們每一個都擁有大量的軍功田,這些田畝現如今縱然變成了一個個不同省份軍民合作公司的股份,那他們就成為了這個時代實力、影響力最大的一批農業公司的股東。

如今的軍民股份制公司,很多依舊在埋頭從事著傳統的農業生產,頂多是自己搞一個糧店、榨油作坊啥的,還沒有擺脫傳統農業的束縛。真正轉向金融投資業,將自己每年賺到的利潤投入到股票和風投行業,或者是零售、房地產業等方面的軍民股份制公司,那些不敢說現在已經完全完成了產業轉變,至少已經擺脫了純農業的束縛的軍民股份制公司,只占全國軍民股份制公司數量的很少一部分。這當中還包括了在股市沉淪,樓盤破產的苦逼們。

所以陳漢的高層勛貴重臣們,幾乎全部都跟農業有著極大的利益牽扯的。

看著國內的糧食價格因為外來的糧食而不斷下挫,他們想出的法子是什麽?那就是打著保護本土農貿利益的旗號,讓朝廷取消對外來糧食進口的優惠政策。

說起來也好笑,日本作為向中國出口大米的糧食出口國之一,一邊向中國出口大米,另一邊卻從中國大肆的進口土豆、紅薯等粗糧,陳鳴看過這幾年的中日貿易統計表單,他是真擔心未來日本人會不會變得更‘小日本’了。

“陛下。近年來外海流入中土的糧食日益增高,去年已經超過兩千五百萬石,今年份額則極有可能達到三千萬石。”陳聰如此地說道。

此議他固然是存著私心,但也不乏公利。糧食這東西他感覺是真的不能再優惠了。

“受海外糧食的沖擊,國內糧價不斷下挫,舉國億萬農人,雖得豐收,卻不能收得實利。”

“陛下,谷賤傷農啊。”

任何人都知道,農民從出售糧食中獲取之利潤取決於兩個因素:產量和糧價。

農民所能得到的利潤是二者的乘積;但這兩個變量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其關聯性由一條向社會對糧食的需求線來決定,二者成對立關系。就像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必然也會從西方落下。

糧食的價格高,糧食所需就會變少。而當糧價下跌時,民眾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這主要還在於產量。

豐收了,糧價才會真的降低;而欠收了,糧價就會大幅度上揚。

很多農民對這條需求線的變化並不是很敏感,這也就使得糧食需求線缺少彈性,增加了谷賤傷農的風險。就是到21世紀這一現象也普遍存在。普通的小老百姓哪裏有那麽敏感的嗅覺啊?

陳鳴他的一個表姑父,當初在新疆包地,最初幾年形勢好。他表姑父承包的土地也越來越多,做的越來越大。可是好年景沒幾年,那就種啥啥不值錢,堅持了兩三年就不幹了。

在信息時代的農民都是如此,眼下這個時代就更是如此了。

“耕地獲益日薄,如成慣例,今後再組織百姓外遷,恐怕難矣。”

陳聰唯恐單純的‘谷賤傷農’打動不了陳鳴,就又把‘移民’生硬的掛了上。

這幾年國內組織移民真的是越來越難了。本就故土難離的中國人,現在在國內的日子好了,至少能活的下去了,很多人就不願意再遷移。地方上現在都畫起了紅線,人均土地在三畝以下者,都屬於貧民,都在‘移民’範疇之中。

但不少這一範疇中的貧民雖然日子過的苦一點,但比起原先已經好多了,他們甚至還看到了盼頭,他們都不願意離開故土,遠去萬裏之外。

乾清宮內氣氛一邊沉凝,一雙雙眼睛都在盯著陳鳴。在場的內閣重臣身後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利益鏈,這一提議的份量還是很重的。

只是陳鳴明顯的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這太皇太後的喜壽剛結束,內閣就給他爆了個大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