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漢化朝鮮(第2/2頁)

而陳鳴卻微笑著點了點頭,道:“王叔不覺得朕之前的打算太過保守了麽。朝鮮就在我們的身邊,要是那裏都不能幹凈利索的解決,日後還如何解決安南,如何解決緬甸?如何解決那些地方土司?”當然陳鳴的突然態度大變,跟陳鳴之前被朝鮮深深地惡心了一回是有著自己關聯的。

“要將朝鮮納入國土,就必須把朝鮮土地上那些亂七八糟的利益線條給徹底扯斷。朕很早之前就在想要怎麽樣打破這個局面。朝鮮地方由兩班貴族把持一切,這不是說換個地方官就能成事的。”陳漢的鄉官制度都施行多少年了,有的地方不還有舊勢力殘存嗎?而不改變根本的‘改變’就是無用功,就好比崇禎帝,他換了那麽多大臣,可這聖旨在紫禁城裏或許是聖旨,出了紫禁城就不知道怎麽樣了。明末內閣六部對著聖旨陰奉陽違的事情比比皆是,想要打破這個局,全靠溫和是不可能的。

之前陳鳴的打算是建立在和和美美的基礎上的,可現在朝鮮內訌都搞了一回了,和和美美已經不存在了。那麽就還是從務實出發吧。

“朕準備在朝鮮展開移民,可以利用北美、南明州和南洋的移民優沃條件,權利的吸引移民。”

“另外朕要在朝鮮北部大肆的擴建礦場。朝鮮北部擁有很豐富的礦場資源,鐵礦、銅礦、金銀礦。”另外朝鮮還有著豐富的菱鎂礦,其蘊藏量在全世界處於第一位,鎢、鉬、石墨、重晶石、螢石等7種戰略礦產也居世界前列。雖然這些東西現在都沒啥用。

但朝鮮礦場的價值顯而易見。

上輩子一些相關於朝鮮的報道中,中國的礦業集團就大把大把的往朝鮮投資礦產業,比如惠山銅礦、茂山鐵礦、龍登煤礦等等,那都是一簽就是幾十年的運營權。雖然這些礦場都不出名。說不定所處的位置還在大山之中,大規模開采比較困難,但也要嘗試著去開采開采麽。

反正陳鳴是打定了主意,在政治方面徹底漢化朝鮮的同時,也大力的從朝鮮民間抽去人力資源,要麽投入去遙遠的移民,也等於給朝鮮人‘開枝散葉’了;要麽就開發勞動力資源密集的礦產業,大大的減少被土地所束縛的勞動力的數量,就像之前的幾年裏中國的士紳地主們曾經面對的現象一樣——佃戶在減少,當農民有了更多的可選擇項之後,地主士紳如果不主動減低田租,勞動力也是可以流向別的行業的,農村的土地不再屬於農民是一種悲哀,農村的田地不再有農民去耕種那就是更大的悲哀。

之前的時候,中國的士紳地主為了留住佃戶,為了更大的賺取利益,一點點的從傳統模式轉向農場經濟,這無疑給中國的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前進動力。而相同的一幕現在也應該在朝鮮出現。

陳鳴就是要用最強硬的手段告訴朝鮮的前權力階層,土地只是生產資料,勞動力才是生產力。沒有了勞動力,生產資料只是生產資料,而不是可供他們所需的財富。

另外陳鳴還會在朝鮮施行嚴格的貨幣制度,如果能夠從朝鮮收獲一筆金銀貴金屬,那麽對於陳漢中央政權的獲益來說,那就不是僅僅那麽多的金銀貴金屬了。

朝鮮有較豐富的銀礦。李氏朝鮮建國初期為避免明朝對朝鮮金銀的苛求,甚至禁止開采。當倭亂來臨時,為抵補軍費曾從明朝延聘技術人員,來大力開發端川的銀礦,明亡後朝鮮開展的對清貿易當中,其對白銀黃金的需求日益增加,順治年間朝鮮政府許可在地方商賈貴族在坡州、交河、谷山、公州等地開采銀礦,政府按產量征稅。那個時候朝鮮全境有68個銀礦在開采。

康麻子早期,朝鮮的銀礦改由政府經營。在乾隆初期隨著銀礦產量的減少,朝鮮中央政府又將銀礦移交給地方管理。隨後朝鮮中央政府開始開采成州和遂安的金礦,但均因官方開采效益不高而停止。可是與此同時的朝鮮民間,私采金礦之風卻日益盛行。據統計,北朝鮮的平安道,食力之民大半歸於金穴,同時京畿、忠清、黃海、平安、江原、鹹鏡各道,私自開采銅礦、銀礦、金礦和沙金之風,累禁不止。

朝鮮的銅礦開采最初不很發達,因為朝鮮的用銅可以依靠日本供應的。然而,雍乾年間由於日本德川幕府停止出口銅,而清朝要求大量供應銅,朝鮮銅礦也發展起來了。

陳鳴對於朝鮮的礦產具體分布也不是多麽的了解,金銀礦是他的一個後手,如果之前的煤礦、鐵礦、銅礦都不能吸引去大量的勞動力的話,陳鳴就會徹底開放朝鮮的金銀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