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看錯了人(第2/3頁)

這是羅東尼自己記錄的日記中的一段話,以他對東西方的了解可知道,南京市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比之歐洲的倫敦、巴黎真的要超出許多許多,可他更明白的是南京人那股心中的傲氣。

這段話中有一句話最可以概括沈世明的心態——在南京市民眼裏,這個世界就是由一座南京、幾片海洋、大陸和數十萬、上百萬個鄉鎮、農村構成的,除了他們,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是鄉巴佬。即便是廣州!

換成沈世明那就是——在他的眼中,這個世界上除了沈家和地位還在沈家之上的家族外,其他人全是不值得鄭重對待的。這種思想早就滲入他的骨髓中。

在現在的中國,那些本身不住在南京,因為某種原因在陳漢定都南京之後突然的也加進了南京籍貫的外鄉人,那種標榜著自己高出旁人一頭的心態似乎比南京城裏為數不多的老居民更加強烈。這種現象倒是與陳鳴上輩子的大魔都不是那麽相似!

沈世明就是這當中‘思想’的代表之一,他在兩年前才舉家進入南京,然後進入了成均公學,靠著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順利的得到了沈國貞的認可。那與之身份變化一樣劇烈膨脹的傲氣讓他對陳鼎是俯首溫順的同時,對於童子營的普通戰士,還有頓珠這樣的第一次走出老家的鄉巴佬是一百個看不起。

陳鼎看著用刺刀挑開一個木箱,一臉驕傲的沈世明,內心裏對他已經劃上了一個大大×。這沈世明情商真心有點堪憂,雖然他才十四歲,可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沈世明的情商已經不是一般的低下了。

也就是這兒過來交易的馬幫都是沒什麽背景靠山的隊伍——南京城裏沒有後台,再加上黃勝關還籠罩在戰爭的陰影裏,關外幾十顆腦袋的震懾不是白瞎的,人家馬幫也就暫時忍耐了。這要是換個時間,陳鼎都敢打賭絕對會爆出事兒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這話說的真不假啊。有些人就是那麽奇葩,陳鼎自己都是和和氣氣的,沈世明也不是沒有看到,可他面對馬幫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的趾高氣昂。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甚至都不是沒有人勸告過他,還能如此的作為,只能說是個人的原因了。

陳鼎寧願去籠絡陳子峰,也不願意去招攬沈世明這個成均公學的尖子生。

頓珠跟隨著多吉紮西終於進入了貿易所,這是一個不大的建築,雖然他有三層樓高,可是公共辦公的地方只有一樓。

多吉紮西招呼著幾個仆人將裝滿了金銀的箱子擡進大廳,有他帶著頓珠,將此次攜帶的金銀一舉兌換成一摞摞的鈔票。這些金銀可不止是頓珠一家的,還有其他幾個家族的,後者將這些金銀托付給頓珠家的馬幫,裏頭有一部分屬於馬幫的收益,等他們將貨物運到玉樹後,這按照約定收取另外一部分尾款。

這幾個家族也有人跟隨著馬幫一塊行動。

事實上這條商道上的馬幫很多都只是一個運輸隊,貨物另有它主,而不是馬幫自己販貨。給別人純粹的充當運輸隊和保鏢,這才是馬幫的主要營生。

頓珠家純屬自己手中也有了點錢財,才順帶也做起了自家的生意。

馬幫很辛苦,為了貿易獲利,馬幫們幾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險。馬幫活動在商業社會遠未成熟的區域,法律不僅不完善,在許多地區簡直形同虛設,馬幫要做的每一筆生意,都有著極大的風險,加上政治局勢的極不穩定,更增加了這種風險。有的人固然因為馬幫貿易而興家發財,但更多的人幹了一輩子甚至幾輩子,仍然一無所有。在這樣的地方土匪強盜不知幾番,他們甚至就是道路上就近的部族,出則為匪,入則為民,馬幫死人損貨的事時有發生,更不知有多少趕馬人和馬鍋頭就這樣棄屍荒野,死於異鄉,有時甚至連收屍的人都沒有。

但整個大西南,前赴後繼的還有那麽多的人來進入馬幫這個圈圈,為的是什麽也顯而易見。

就像多吉紮西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領進這一行,那也是因為他屬於馬鍋頭中賺到了錢的一部分人,那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腦袋算在褲腰帶上掙錢了。

也同樣是為了掙得更多的利潤,每一個長久經營的馬幫必然有著值得信賴的信譽。

就像現在,這些跟隨著馬幫一塊行動的經濟人,拿到一摞摞用金銀換到的紙票子之後立刻就分散開了。他們要迅速的從商家手中購買下自己的貨物,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心思在接下歇息休息的日子裏,好好地輕松輕松。

頓珠以為多吉紮西也會如其他那些人一樣,提著陳漢發行的紙鈔就去買東買西,但是多吉紮西並沒有如此,而是提著錢囊到貿易所的另一個窗口直接兌換了一個小本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