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殉道者

已經是三更以後了。

興化府城莆田陳府中,上自管家、執事、賬房先生,下至粗使傭人,都在忙碌。

在內宅,陳傑老母劉老夫人的心腹丫環和仆婦們,按照自己主子的指示,連夜收拾各種值錢的東西,凡能夠隨軍帶走的就都準備好隨軍帶走,不便帶走的就準備好分送丫環、仆人、旁支親族、鄉鄰。

至於木料名貴的各式家具,還有屏風、大花瓶、大的擺件,也真的太多。別看陳家才因為陳傑富貴起一兩年來,卻已經置下了萬貫家私。

畢竟整個興化府,陳傑就好似土皇帝一半的存在。

那麽精挑細選拉入陳府的物件一時處置不了,盡管很值錢,也都只能做了舍棄。

二門以外,大管家指揮著一大群男仆和家奴,把一些能拿來賑濟窮人和相鄰的東西都搬運到大門外的空地上;二管家帶領著一群男仆、家奴把院子裏庫中的粗糧細糧雜糧都運出來,也全部堆到大門外。

這些東西卻不是要給人,而是準備明時交給馱運隊隨軍帶走,那裏頭還有一堆調料和食鹽。

那些沒有分配差使的小丫環和年老的男女奴仆,也都在收拾自己的東西,等候主人發落。

陳傑已經準備離開興化了。

福州已被復漢軍奪取,再留在興化,陳漢的刀口就要落到他的頭上了。這個時候,陳傑最好的選擇實際上是投效復漢軍。他手上畢竟沒沾過復漢軍的血,投效陳鳴了,只要忠心,一樣能混的如魚得水,一家人享受榮華富貴。

但陳傑不願意投降,他要繼續忠於大清。不是因為皇帝、反賊,而是因為一個道統。

就跟天下很多的讀書人將孔老夫子P圖一事認定是復漢軍的首尾,混元教僅僅是陳家手中的一杆槍一樣,陳傑也是這麽看的,並且他十分的認定。

因為陳漢行的非是傳統的儒家之道,在陳漢的朝堂之中,充斥著各行各業出身的臣僚,工、數、法三派的力量並不比儒家少多少了。要真的給他們扣上一頂先賢的帽子——陳漢之作為更是‘雜家’。

博采各家之說見長。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跟歷史上的劉漢到真的有同工異曲之妙。那漢宣帝不也跟太子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

作為一個純粹的儒家學子,陳傑當然不能認同。在陳傑的認知中,非儒家天下師者,這華夏就不是華夏了。復漢軍還說滿清是異族,他們比滿清更荒誕。

滿清的統治者自身是異族這無可分辨,可作為異族的滿清皇帝還用‘漢法’治理天下,而復漢軍這群純種的漢人卻‘離經叛道’了。他如今忠誠於滿清,即忠誠於‘道統’,豈肯投降?

對於陳傑來說,孔孟之道即使天下至理。

所以陳傑盡起手下士兵,向著泉州出發。即使最終敗亡了,沒能殺穿閩南走入廣東,陳傑也半點無悔。他認為自己的血是為護衛‘道統’而流的。

陳傑並不知道,陳鳴現在最頭疼的就是他這樣的人。在陳傑一流人心中,華夏就是儒家的,沒了儒學也就沒有了華夏。似乎先秦時候的百家爭鳴,老聃、楊朱、墨翟、莊周、管仲等等人,都不是華夏了。這樣的思想甚至遺留到21世紀。

很多人始終把孔孟跟儒家緊緊地綁在一起。似乎一攻擊儒家就是在攻擊、詆毀孔孟。難道他們不知道孔孟之儒,到了滿清時候已經被改得太多太多了嗎?

孔老夫子若是復生,怕都要對著理學目瞪口呆。

陳鳴不否認儒家對中國的理想,前世在網絡上,鍵盤俠們縱橫五千年,談起紅朝思想在中國的泛濫就提及儒家。因為中國人有“不患貧而患不均”的平均主義傾向,中國的傳統普世價值觀就在教育著中國人重集體輕個人——講究奉獻精神。

無論是忠孝不能兩全——後頭必須是先忠後孝,還是大義滅親,還是大公無私、鐵面無私,還是三過家門而不入,這麽他講的都是一個‘奉獻’。

都太合紅朝思想了!

陳鳴從來不否認儒家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西方人已經從農業文明邁入工業文明了,儒家還秉著——士農工商,重農抑商,輕視工商的觀點,確確實實是落後了。

【先說明一下,士農工商、重農抑商這些政策的起源是法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全盤接受並且發揚光大。我之前已經說過了,孔孟之道傳到後世有太多的改變,所以也別用孔孟的思想來解釋明清時候的儒家。就像你用太祖的思想來解釋現在一樣,能說的通嗎?太祖時候‘輕’非公有制經濟吧?你能說現在兔子也‘輕’公有制經濟嗎?他們不都是兔子麽?

不要拿著十年前的高考答案來套現在的高考試題。